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成语)

二毛 188

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

一,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

很多人认为,修炼就是要一辈子去深山老林里,躲开这凡尘纷扰,凡尘欲望和执着,入山隐修才算修炼。

实际上,修炼不一定非要脱离了尘世,躲入深山。

身在红尘中,心上功夫做到位,“看透不看破,放下不放弃”,所谓居尘而不染尘,如此“修炼”方为上品。

看淡了才能看透,看透了才能不争,不争才能到无为。道家所说的看透红尘,并非是提倡大家消极懈怠,其实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所不为”,“功遂身退,天之道。”说的就是修炼者的“平和平淡”的心态。


本门有句名言:修心为本,炼气为上。

修,是修心,修德。练,是练功。

不管是法术也好、武术也好、丹道也罢,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自己花时间去练的。

光修不练或者光练不修,都不行,修和炼是必须要结合在一起的。

练功容易,修心难!很多人都知道修一个法或者修一术都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其实修道,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的终极归宿问题。修炼其实就是满自己的人生。

修炼,首先要把人做好,人道即天道,做人就是在修炼。人都不会做,修炼则无从谈起了。上清派祖庭,江苏句容茅山的大门处有一幅石刻对联:“在家不孝敬父母,何必上山朝师尊。”

其实就是说的做人最根本的一个“孝”字,“孝”就是做人最大的德,与修炼本身就有直接的关系。此联延伸出的意思,就是告诉世人先要把“人”做好了,修炼才会有望,否则还是空的。

人道不尽,天道不立,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道理。


前提就是诚、信二字,诚心和信心是一切法修行的基础,也是去除我执的根本,没有这些到不了彼岸,心力全由此而生,甚至可以顿悟成就,如同黑暗中之光明。

心外无法,全靠放下。曾经和一位道友讲了这些,他认为要做到这些也不是件难事,确实,看上去不难,又不是要具体做什么,但是其实很难,为什么?因为要一辈子都坚持,要落实在每个行动上。这一辈子坚持的背后就是坚定不动摇的“诚心和信心”。

那么怎么样才能长期坚持呢?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自始至终都觉得修炼是非常的话,那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心想修了,以及修炼的目的,为什么要修炼?

这些问题都是要自己在修炼途中,一辈子去参详、去修正、去体悟的。

一法一诀能透天,天外神仙意志坚。意志坚定的,诚心信心十足的人,一路走来就会发现:修炼如同开山,每天坚持下来,山,总有一天会被钻穿,到时候就会豁然开朗,到时候就会觉得,原来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所有吃的苦,都是很值得了!

再一个就是不能把修炼和生活割裂开来。修炼本源自生活,所以修炼也要融入到生活中去,酒色财气皆是道,何必框框牢自身。譬如,有些修真的人将女色视之如虎,认为女色是对其修为最大的妨害,其实不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阴就有阳,有坏处就有好处。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实就是开示要辩证的对待凡尘种种。

再举个更贴近大家的例子,很多同修基本上一入门开始就都在刻苦修习本门金光大法,其实金光法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越是去污秽之地或者阴气重的地方修炼,越是能得到提升,譬如医院、乱葬岗等地方,当然厕所是要除外。

其实这些原理都是“阴阳”关系的体现。只要能把持住“心”,又有何所畏惧呢?岂不闻“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与阳,恩与害,好与坏,祸与福,只在你一念之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就看你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了。

当然如果落实到具体“持法修炼”的话,对于这阴阳关系的把握和转化,必须要经过师父的指点,并且有一定的功夫,火候把握得当,得法,才可以,自己一知半解的就去乱修胡练,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修炼的实质其实点破了,就是修心修德,练功修法。

心性,德行对于一个修炼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德行不高,功夫自然也就上不去,这也是为什么要花一半的篇幅去阐述“德”的原因,道家的德与世俗的德,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世俗中所理解的“德”只是道家所说的“德”中的一部分,世俗所说之“德”一般只是与“善恶”有关,其实世俗所言的“善恶”在道的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都是道的显化。

修德不仅仅就是做善事,练功也是修德,弘法也是修德.....等等,形式多种多样。

修法术、修丹道、修宗.....等等诸多法门,最后还是归结于“心”,心外无法。“心”上解脱了,那才是真的超脱了,否则任你法力通天武功盖世,也是寿同天地一愚夫。

另外有的道友在修法上有一些误区,就是认为修行是可以靠师父加持出来的。其实,修行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能加持出来的,师父是种下了一颗道种,最后能不能发芽开花结果,还在于自己的勤奋修炼。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父是做个钥匙出来,我们若是想要去开启“道”这扇大门,还是需要自己拿了钥匙,一步一步的走过去自己开,在练功过程中,在生活中多多用心体悟。慢慢实修,慢慢开悟。

始于有作人不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道体,不知有作是根基。

转自:玉皇道法

注曰:

丹家“有作”,为筑基之功,采元精补亏空也。此事说得丑,得诀之人宝之秘之,不欲轻泄此道,于世俗和光同尘,,掩盖自己之真修。

人们只见他无所事事,实不知外阳动,活子时至,则为真修下手行功之时也!得诀之人不说破,世俗之凡夫焉能窥测?

伪道以为修行只是参禅,烧香,磕头,修心等等,哪里知道命功必须有为,性功无为。

所谓将有入无是真功,有必有物,隐于混沌之中,藏于内肾之内。不死之元神,由此元阳所化。返老还童亦由此元精所得。哪里会无所事事,专门修性能成就大道?

吕祖云:“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恰似整容无宝镜。”性命必须双修,以命功打下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修性无为,乃指还丹之后,悟人生无常,自性本空,抛弃这身臭皮囊之心法。如无有为之根基,如万丈高楼建于沙丘之上。风一起,则会掀倒!

修心性修得好,不过一阴灵之鬼,此乃小术,不值去学!

释家虽以空寂为宗,但大修行人也知修命之法,如虚云老禅师有“直钩钓金鲤,火发海底”之术,也为之术,得诀之人一看便知为祖师也!

一直都是道家的首奉经典,历史上它曾经使众多修真之士迷途知返,破迷开悟。现代科学尽管不断进步,可当人们在的年代里再重温老子的教导,仍然使灵性常备之士肃然起敬,并在某些方面身体力行。曾经有位西方有识之士说过:“《道德经》将在二十一世纪成为全人类的主要精神源泉和经典性读物之一”。人类的潜意识运动往往通过极个别的人士来表达。人类也只有经过一次痛苦地在自然中的挣扎以后才会改变自身的自然观,而这种新的自然观早在几千年前的《道德经》中就已经存在了。

《道德经》与分别从阳和阴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之间的联系和修炼关系。我们不能够离开之间的联系和修炼关系。我们更不能够离开的整体关系去读这两部经典.

如果我们抱着为我所用的想法或者是学术探讨的目的去认识这两部经典,前一种想法会使我们看不到经典所阐述目的之全貌;后一种目的更会让我们钻到文字考证的牛角尖中爬不出来。

所以最好将对原文的说明看为演译。也就是先把对文字的严谨翻译放到一边,然后再放弃对原文翻译的的追求,如此就能从修真的角度去把握灵感的发挥,同时也能从圣哲原文的基础后面发现常人最容易忽略的朴素思想。也就是文字所能表达的阳性事物以外,还表达了看不到的阴性事物代表的内容。

例如道经中所含“道”的意思在中,重点在性。但是《道德经》

中不涉本性一语。只谈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也就是将性功的修炼内容包含到“道”的展示中去了。

而命功的修炼却集中在德的修证之中。人们往往以为命功的修炼是一种技术性的方法。实际却相反,命功的修炼精髓正好是人的德行修持;而人们一直认为是心性修为的性功范畴,却恰好是富含技术性方法的一个过程。

所以古人说“始于有作人不见”,性功在前,靠有为来完成,成果却存在于体内。“及至无为众始知”正好说明无为的修持在外作为德行的表现反映了修真人的心性特点。

性是虚的,为阴性,如果不是有为的技术性方法与其相配,也就算不上是“反者道之动”。

命是实的,为阳性,假如不是阴性的无为修持与其配合,即不在心性修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动就做不到“相反相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所以修真的方法如果是以道修德,则获立地见性,顿悟见真,如此则道大人亦大。

如果以德进道,则能广积阴德,渐悟通玄,日修至空,方能返本还原。

综此以上,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将古代修道,今日修真的很多概念溶合在经典的翻译之中,就一定要离开拘谨的学术考证而采取演译取象的方法。譬如经中常以治国之策来演说修身之道。如果离开了修真这个基础,以国喻身的取象方法就立不住足。

经中很多文字上的释义,历史上有很多的译本都作了这方面的工作,

所以当大家对原文的字句有问题时可以参考其它有关的书籍。

本来,将经典分成章节来谈的方法并不是上乘之举,无奈前人已经做了,也就不能否定分章有利的可能性,但是对分章的不利性也读者也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的时候将其发现。

有形之物,包括文字在内,也都是一团糟粕,这是老子在讲解《道德经》时对修真人的一种告诫。执着于有形的说教对本性的开发很不利。

如果一个人在修真时不能做到万物归空,而成“无中生有”的境界,那么要想达到成就自己归真的志愿就不容易实现。

宇宙是有生命存在形式的,道也就可以认为成人格化,实际上历代修成大道的祖师们都是道的代言人。我们修真离开了他们是谈不上成功的。

积累玄德的人对于修真方法和原则有其规律性:方法一半靠自悟,一半靠明师口传心授,原则是验证过程的标准,所以要尊师悟道。尊师,才有可能发现书中无法描述的境界。

密宗的灌顶本身是一个传功和传慧的过程。仅仅传而不悟,也做不到内外合一,心性合一,道德合一,因此尊师和悟道本身也是一对阴阳,这也是对修真者读经典的基本要求。

做到这一点,心知和灵性就会沟通,我们也就不难去体会真人所应该有的内境和外象了。我们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圣师对我们的任何考验。

道德文化不是宗教贯输。道德文化之目的是为了整个大宇宙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大的方面。另一个目的是,使百姓都能够明白,性命双修的过程是使人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因而作为道家文化经典支柱的《道德经》和《阴符经》是性命双修的必读之书,而希望研读此书的读者能够不拘一格,突破常规,从全息的角度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出个中滋味来。也就必然有众多的人迈进见素抱朴境地,到那时天地间的平衡就不是一件难事。大家的功德也都在其中。

二,修行是什么意思啊

所谓的修行,和尚,道士们口不离修行,和尚们修行,目的是‘逃离红尘,逃离人间的苦海轮回,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而道士们修行,目的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恕本民科直言,这些出于私人目的的修行纯系胡扯淡!

按照正统的华夏思想,所谓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德’,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在做: 如果你的行为是在帮助弱者,遏制强者,有助于维系地球生态圈和人类社会的平衡,那么你就是顺德而为,在积德。反之,你出于贪婪的本性,要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破坏地球生态圈和人类社会的平衡,那么你就在逆德而为,就在损德!很显然,任何一个人的修炼或修德绝对不能离开地球生态圈和人类社会,对地球生态圈和人类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不积极投身于改造人类的贪婪,而是逃避社会,躲进和尚庙,躲进深山老林,当个懦夫,又能积个什么德啊?更何况,佛门从来就不是净地,同样受到铜臭的污染,和尚也在论资排辈,开奔驰,宝马,净土在哪里?和尚,道士们,那些愚蠢的遁入佛门者,你们早就应该清醒清醒了!

三,修行指的是修什么

修行,就是是指宗教中的修炼或修养德行,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心态等,使之安住于善法,对人对事都能起正确的反应,具有慈悲与智慧。

修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

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修是修正、修改的意思,要修正就要立一个标准.佛教的修行,就是以佛陀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准则,不断地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与行为.

也可以说修自己的心。心清净,我们的言语就清净,身体造作就清净;心要是不清净,言语再善也不清净,行为完全合乎戒律也不清净,装模作样,无济於事,不能帮助你断烦恼、出三界,这是做不到的。



行就是我们从那里来,一生之后,将回到那里去。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忆起了吗?有些人没有觉醒,不明白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他们是世俗的事情太忙了,没有时间思考人生;

也有些人,比如正在阅读的你,开始觉醒了,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浏览佛学、道教、基督教这方面的资讯。

为人越来越谦虚,行善越来越积极,烦恼越来越轻微,解决问题越来越果断。修行的功夫,不是一个人静静坐在屋里能检验出来的,要到境界面前才能看得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成语)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