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是如何仅凭12万八旗军就统一了中国?
当然不是仅仅依靠12万八旗军就统一了中国。再者说1644年八旗的总数也不仅仅是12万,而是加上一些预备队一共有20万人。
八旗刚刚入关的时候,确实面临着人手不够的难题,虽然有一些被俘获的顺军和刚刚归附的少数关宁军和之前大明的京军,但是总人数仍然不超过20万(去掉预备役)。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清军入关之初,很多满洲贵族会提议留下两三万人镇守北京即可,大军还是回辽东。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超乎清军统帅的意料。在消灭李自成的主力之后,多尔衮命多铎带两万人南下进攻南明。本来想打打试试,却没想到江北四镇二十多万人说投降就投降。
更令人吃惊的是,从武汉杀来的左军,在还没碰到清军的时候,便带着六十万人投降了。
从没人到军队爆满,事情就发生在一瞬间。原本还在愁怎么解决兵力不足问题的清军,瞬间变成考虑怎么安置新军。
最终,清廷留下了二十多万人马作为汉军常备兵,新设立绿营军。
再往后大清和南明之间的战争,大都是绿营军同明军之间的交手,也就是跟李定国、郑成功和姜璁打仗的时候,用到了实力强大的八旗军。
再后来跟准格尔汗国开战,也是以八旗为精锐,绿营军为主力。也就是说,八旗只是个开始,后期还是投降的明军太多,帮了清军大忙。
二,清朝八旗都统名单
这个原因很简单啊,因为清朝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所以才可以快速统一中国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清朝入关的时候,具体兵力有所争议,我们取个中,也就是十万左右,为什么这么一点兵力,可以统一中国呢?
因为清朝不只是在入关以后,停止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对于官绅阶级的追缴助饷。还积极拉拢前明官绅阶级,所以才可以在北京站稳脚跟。
而扩张方面,虽然八旗军队人少,但是可以招降前明军队啊!
像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大军,在1645年病死以后,儿子左梦庚接管他的军队,清军南下时直接降清。
还有南明弘光政权的主要武力依仗在于江北四镇,清军南下时也是大部分选择了投降,也就是黄得功抵抗至死。
清廷就这样滚雪球一般,招降了几十上百万军队,然后以八旗军队为核心,再带领大部降军开始南征北战,所以自然是所向披靡。
而到了最南方,清军很明显鞭长莫及了,使用以上这种方法有些不合适了,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就是起用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前明降军南下平定南明永历政权,同时隐晦的意思就是你们去吧,表现好了,是要什么有什么。
这个方法当然是很不错,吴三桂的军队在对战南明永历政权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立下了不少功劳。
当然后遗症还是有的,因为清廷选择的方式类似于让代理人前往空白市场打天下的模式,所以清朝统一中国以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权力太大,如同半独立一般。因此康熙帝在位时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了削藩,吴三桂等三藩自然不愿意放弃权力,所以发生了三藩之乱,历时多年清廷才彻底将其平定。
所以说清廷还是很聪明的,我自己八旗军队虽然少,但是我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哪怕这个过程中有后遗症,但是统一天下以后,大局已定了,再慢慢解决!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三,清朝的八旗是怎么回事
只能说清军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一、遇到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看似是一个明君,铲除了魏忠贤。但是,忠贤死,明朝危。魏忠贤,虽然看似很坏,但是,他忠于皇上,忠于明朝。他活着的时候,明军对后金经常打胜仗。军饷也比较充足。魏忠贤死后,那些狗屁文臣,除了勾心斗角是能手之外,打仗个个是狗熊。崇祯临死前,才终于认清,满朝大臣都是无用之辈。对,能用的,都被他杀光了。谁为大明卖力,他就杀谁。谁最卖力,谁就死的比较惨。遇到这样一个糊涂皇帝,谁还愿意给他卖命。
二、遇到了不成器的李自成与张献忠
李自成与张献忠,虽然号称是农民起义,被吹嘘的很有正能量。但是,如果没有他们这两个狗崽子,大明不会亡。这两个挨千刀的,不思报效国家,反生内乱。趁着大明与后金打得你死我活,结果趁势而起。俗话说的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个时候,应该枪口一致对外,等到把后金消灭了,你们三家再争斗。这两个混蛋,太没有家国观念与大局意识了,真是瞧不起他们。果然,他们最后也没有成气候。
三、遇到了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南明小朝廷
本来,南明还有雄兵数十万,粮饷充足,又有长江天险。自保有余,若是再恢复天下,那也不是没可能。可惜的是,南明那帮文武,没有一个忠臣。他们只顾争取自己的名利,敌人还没有打跑,就自己乱了阵脚。只是让人鄙视。
四,清朝八旗军制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为国上吊自杀,明朝灭亡。消息传到关外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短暂的战争动员,多尔衮率清军南下,在山海关战役中击败了李自成的军队。接着清军一路南下,横扫中原,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然而,令后世许多人惊叹的是,清军入关之初,全军只有12.8万旗兵,而当时中原地区约有1.5亿汉族人。清朝怎么能用这样的力量统一中国呢?事实上,除了当时反清军队战斗力差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统治者赢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的支持,那就是士绅。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从皇帝的最高权力开始,逐渐延伸到地方知县,在全国编织了一个庞大的行政结构网络。但事实上,真正在地方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而是地方士绅。因此,中国封建王朝似乎是皇帝统治世界,事实上,地方精英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绅士包括绅士和乡绅。从广义上讲,他们是当地人,有很高的威望和威望。他们有的是归国的朝廷官员,有的是受过教育的地主,有的是学识渊博的当地学者。这些人在地方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如果朝廷任命的官员想在地方事务上有所作为,首要任务是与地方士绅取得合作。
士绅家庭往往是由多代人积淀而成的,因此可以发展出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不和谐。在朝代更迭的时候,许多士绅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双方的阵营里。因此,无论哪一方获胜,士绅家族仍能保持稳定的地位。
当世界处于动荡之中时,士绅们组织地方团体抵抗外敌入侵,但很少有人参加争取中央政权的斗争。因为不管哪一方最终赢得政权,当地人都要交税,应该为皇室食物买单的人也要为皇室食物买单。因此,大多数绅士的生活方式是明智和保护自己。他们的责任是尽可能维护当地的安全稳定,希望混乱尽快结束,因为团结意味着安全和充足的衣食,最坏的秩序总比没有秩序好。至于谁将坐在北京紫禁城金銮殿的皇帝宝座上,这对大多数地方绅士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清军南下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华北。在山东省的一个县,当地士绅对即将灭亡的明朝政权感到绝望,所以李自成的官员一到,他们就立即投降。但是,他们很快就觉得大顺不仅比明朝更无能,而且对士绅也怀有深深的敌意,于是赶走了李自成任命的官员,把位置让给了清军。
清朝统治者的聪明才智在于入关后尽可能地争取在当地起主导作用的士绅,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反清情绪。”自古以来,那些赢得了世界的人,必须先有文人之心”才是真理。但李自成却恰恰相反。明朝推翻统治后,他仍然对士绅采取高压政策。结果,他陷入了被敌人围困的境地,最后在九宫山被杀。
五,清朝八旗如何划分
应该这样问:清朝上辈子是拯救世界了吗?怎么每次到了关键节点时,明军都送助攻……
萨尔浒之战,明军离赫图阿拉最近的前沿阵地不过两天的路程,这个杨缟非要分兵四路,让其他三路绕远路,还不等浙兵,白杆兵等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并且在下大雪的天气里就让部队出发,最关键的是,竟然把部队行军路线,大致出发时间都写信告诉了努尔哈赤,气的刘挺直骂娘。最后不输才真有鬼……由此看来,猪都比杨缟大人有点作用,杨大人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国,肉还不能吃,有毛用……
第二次,熊廷弼经略辽东,调九边精锐训练辽东新军,争粮饷,明赏罚,在战略上又提出,大军格其势力,奇兵骚扰后方的战略。明军顿时军心振奋,对后金军的进攻都进行了积极的围剿,并取得了击退一次六万人马的进攻,两次二万人马的进攻,斩首无数!辽东局势遂定。可惜因为不肯给同事走后门,而被诬告,最后革职回家……
第三次,袁崇焕先是和后金议和,让与后金玩命的蒙古人心凉透了,转而倒向后金,后又杀了能够起到格其势作用的毛文龙,使得后金从此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
第四次,袁崇焕虽然战略上老是犯傻,但战术还是不错的训练的关宁铁骑战斗力也不一般,对辽东形势也比较了解,应该将错就错,再继续用它,最后却杀了……
第五次,洪承畴率领九边精锐,两次击溃多尔衮的军队,,气的皇太极两次免了他的职位,如果皇帝肯听洪承畴以守为攻的战略,至少不会输。非要一个劲地催,结果大军全没了。
第六次,孙传庭还没做好准备就让他仓促应战。本来就这样也打的李自成的兵马嚷嚷着要投降,李自成却让他们再打一次试试,输了投降也不迟,结果老天正好下雨了,孙传庭火器补给不畅,只能后退,可惜手底下的滨不再是当年的秦兵了,谁也不想殿后,只顾自己逃命,结果全军覆没。传庭死而明朝亡。
综上所述,大清运气不要太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清朝是如何仅凭12万八旗军就统一了中国?(清朝八旗的统帅)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