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突厥,战高丽,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唐朝征服突厥)

二毛 303

征突厥,战高丽,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一,征突厥,战高丽,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国家,大唐帝国不仅民族众多,而且疆域辽阔,国境线漫长,多种族之间文明、利益冲突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侵略和反侵略。在大唐近三百年的国祚中,这种冲突表现地尤为明显。花不常开,月无常盛世大唐虽然强悍,却一方面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另一方面也好汉架不住人多,在与周边诸邻的争斗中出现多次攻防易位,总体来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攻为守,战必胜、攻必克,除了李渊太原起兵初期与突厥暂时妥协外,大唐对周边诸邻始终保持着一种俯瞰和碾压的姿态,奏响了一曲中华史上最为飞扬激越的“贞观长歌”,并在高宗时期达到巅峰。

原因有二:一是“战神”李世民和他的团队,二是盛世大唐独有的彪悍胡风。

代表人物:李世民、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苏定方、郭孝恪、程知节、屈突通、张公瑾以及王玄策等。

代表战役:

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五月,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数千骑兵破“大夏”十万精兵,生俘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大唐江山已定半壁;

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李靖以数千兵马横扫突厥王庭,苏定方更是只用二百铁骑就大破突厥牙帐,最后生擒颉利可汗,从武德初年就遭受的欺辱一朝得雪;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李世勣诺真水一役以六千破薛延陀二十万,夷男可汗从此不敢觊觎中原;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州之战大败吐蕃,促成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灭高昌,重开丝绸之路,随后设“安西都护府”;

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李世勣以七旬高龄征服高丽,大唐设“安东都护府”,完成了隋唐数代帝王未竟的事业;

如果说以上诸人均为百战名将,取得如此成就实属正常的话,那么一个普通五品文官所创造的奇迹可就是骇人听闻了。王玄策,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领30人出使天竺,遭变,以八千吐蕃和泥婆罗(尼泊尔)联军破中天竺,降伏580余城,这就是著名的“一人灭一国”。

经过祖孙三代开拓,唐高宗龙朔年间,大唐疆域达到顶峰,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北包贝加尔湖,分别设立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和北庭六大都护府,面积1800万平方公里(一说1576万平方公里)。

第二阶段

互有攻守,胜负参半,双方进入一个战略相持阶段。开始于武后时期,玄宗开元年间曾强势反弹,之后却因为“安史之乱”直接跌入谷底。

原因有二:武后忙于国内政治斗争,对外几乎持放弃态度;玄宗前期大唐国力达到最盛,李隆基急于炫耀文治武功,后期则是盛极而衰。

代表人物:黑齿常之、裴行俭、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

代表战役:

高宗、武后时期,黑齿常之一直是吐蕃和突厥人的噩梦,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的大非川、永隆元年(680年)的良非川以及永隆二年(681年)的青海,黑齿常之让吐蕃人数战惊心;而垂拱二年和三年的三次征讨,原本不可一世的突厥从此逃亡漠北,彻底退出了与中原文明的争锋;

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孤军万里,征服大、小勃律,震骇吐蕃,将大唐势力范围打入中亚;

天宝十年(751年),大唐帝国宣威中、西亚,高仙芝领衔,和阿拉伯帝国会战于怛罗斯,不过此战唐军先胜后败,已经预示着大唐国势的下坡路;

天宝八年(749年),石堡城之战。此战以大唐惨胜结束,唐兵对吐蕃用一万对四百的死亡比例,满足了李隆基宣威四方的政治虚荣心。这一战也是哥舒翰的封神之战,“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说的就是这位中唐名将。此后,哥舒翰屡败吐蕃,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遗憾的是,在这场政治炫耀和“一将功成”的背后,除了万具将士枯骨外,还有名将王忠嗣的一腔热血和义愤。

天宝十四年底(755年),“安史之乱”洛阳保卫战,封常清临时招纳的数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洛阳沦陷,在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诬告下,高仙芝、封常清被玄宗下诏诛杀,大唐自毁长城;紧接着潼关一战,哥舒翰晚节不保,败降安禄山,最后却也没逃得过被杀的命运;

“借兵突厥”的国耻。为迅速夺回东、西二京,肃宗李豫不惜采取“前门拒虎、后门纳狼”的策略,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耻辱条件,向回纥借兵。洛阳城夺回来了,却在回纥兵的两次劫掠下沦为人间地狱;

郭子仪、李光弼,败安史、复两京、中兴大唐、再造李氏江山,就连代宗皇帝也训斥自己的公主女儿,说“郭子仪如果想当皇帝,早就没我们李家什么事了”。就这么一个老汉,暮年时还表演了一出“素衣单骑退回纥”的好戏。

第三阶段

攻守完全易位,大唐进入战略防御甚至退却阶段。虽然也不乏马燧、李愬等名将,但与中前期相比不仅青黄不接,而且都难以挑起大唐的复兴大梁,唯一的一丝亮色就是收复河湟的张议潮

而且,这一时期与周边诸邻的对抗极其窝心,最典型的就连国都长安在“安史之乱”后又经历了两次失陷。

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破潼关,玄宗西窜,长安不战而陷,这是第一次;

安史之乱后,唐朝西北之兵尽行调入内地作战, 河陇空虚,吐蕃不仅趁机扩大势力范围,而且在广德元年 ( 763年) 侵入长安, 代宗李豫出奔陕州。这是第二次;

“安史之乱”后紧接着就是“藩镇割据”,尤以河北、河南五镇为甚,德宗建中三年 ( 782 年) ,唐政府不得以调兵平叛,结果泾原兵在途径长安时发生兵变,朱泚借机造反,德宗李适又仓皇出逃长安,这是第三次。

张议潮收复河湟——盛世大唐的回光反照。从大中二年(848年)到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数次大破吐蕃,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等十一州,并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大唐重通西域。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救整个帝国病入膏肓的整体颓势,仅仅四十多年后,大唐残破不堪的身躯在经历了阉患、边患、内患的重重打击后,流氓朱温轻轻一点便轰然崩塌!

二,唐征突厥之战

我是成杰思汗爱历史,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如何抵御外来侵略?从历史来说,大唐基本上没有面临过你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堂侵略别人,比如北伐突厥,东征高丽。

其次,对付中华历朝历代的头疼问题,如何处理异族?唐朝的办法也很好,就是融合通化。例如安禄山,本来就是个异族,但是在唐朝任高管。唐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比较开放的王朝。

最后,汉唐盛世,中华王朝有着绝对的自信,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所以基本上面临不到外域侵略问题,大部分通过文化输出就解决了。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只有大唐是因为太强,内乱而覆灭的王朝。

三,突厥和大唐的战争

自秦、汉时起,中国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中国的敌手。在割据分裂时期,如果割据国内部统一,象三国时魏国那样,对境外强敌依然还是有足够的抵抗力。原因很明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比四邻任何国家都高得多,并且汉族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只要统治集团不是极端腐朽,不是朋党互斗,就能凭借民众的力量,防御外国的侵入。行国各方面都落后,但有一个有利的条件,那就是迁徙无常,伺机攻掠,在军事上常处于主动的地位,遇到中国统治集团腐朽和分裂,便乘虚深入,甚至占领土地,建立国家。按照“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底较高的文明所征服”的规律,经历一定的时间,征服者往往全部或局部与汉族融合成一体。在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族统治阶级的暴虐,又必然发生不同形式的斗争(包括战争),各族民众因而都遭受到苦难。

整个封建时代的中国历史,中国与境外诸国主要是北方行国的关系,大体上就是这样反复地表现着。归根说来,国与国间斗争的胜败,取决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政治上中国统一,外国也统一,一般是中外相持,小有胜败。(二)中国统一,外国分裂,一般是中国战胜外国。(三)中国分裂(国土分裂和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或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新的统一,外国统一,一般是外国战胜中国。自然,造成胜败的局面,还有许多原因,诸如国势有盛衰,政治有明暗,兵力有强弱,谋略有成败,这些都足以影响中外势力的消长,但政治上统一,却是取胜的根本因素。

唐前期,政治上是统一的,对外关系的空前发展,根源就在这里。唐太宗采用魏征“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建议,致力于内政的改善,当时黄河流域人口稀少,国力远不及隋朝,可是,长江流域的财赋,有力地支援了黄河流域,使得黄河流域能够调动一部分人力,来保卫边境的安全。唐太宗对外取得大胜利,唐玄宗时,对外关系发展到了顶点。自安、史作乱,中国内部分裂,唐前期取得的胜利,基本上消失了。

中国最强大的敌国,一向是北方边境上的行国。这些行国,总是征服西域诸国,阻塞中国与西方交通的道路。行国以游牧掳掠为业,中国富饶,是掳掠的最好对象。因此,行国疆域尽管扩大到遥远的西方,它的最高统治者(单于、可汗),一定要统率本部主力军居住在中国的北境外,借以满足掳掠财物以至侵入中国的愿望,不遭受严重打击,决不肯西迁。行国包围中国的北方和西北方,既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又断绝中国与西方诸国经济、文化在陆路上的交流,这对中国和西方诸国都是有害的。中国击败北方行国,援助西方诸国脱离行国的统治,这样的战争,对中国和西方诸国都是有益的。

唐前期的对外关系,比两汉有更大的发展。唐取得巨大成就,首先由于战胜强大的突厥国,从而中西交通畅达无阻,中国和四邻诸国都得到益处。唐前期与四邻诸国大抵有四种关系,一是反对侵略,例如灭突厥国;二是进行侵略,例如攻高丽国;三是保护弱国,例如在西域等地设都护府;四是单纯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对天竺、日本、大食等国。不论属于那一种关系的诸国,都有或多或少的人流入中国,从事各种职业,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多的活动。

一 北方

东突厥——隋文帝封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启民统率东突厥部众,为隋守卫北方边境。六○九年,启民死,子始毕可汗立。这时候,隋场帝正在掀起大乱,割据势力纷纷出现,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统一全国的力量,中国陷于分裂状态。始毕利用这个形势,招收大量中国的避难人,征服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作属地,拥有近百万的部众。割据者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之流,都向始毕称臣献媚,请求援助,始毕给他们一些支持,助长割据势力。隋场帝曾企图用小计谋分裂突厥,结果都被始毕识破,归于失败。隋文帝时,中国因统一而强,突厥因分裂而弱,现在恰恰倒过来,突厥成为操纵诸割据者,制造战乱的强敌。

唐高祖起兵太原,准备进取关中,先向始毕称臣,借以防止刘武周引突厥兵袭击太原。六一九年,始毕死,弟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相继为主。颉利立始毕子什钵苾(音剥必bōbì)为突利可汗,使统率东面诸属部。颉利勾结诸割据者,连年入寇,深入唐国境,攻破城邑,掳掠人口和财物,甚至长安也受到严重的威胁。六二二年,颉利引骑兵数十万人分路入侵,一路到晋州(山两临汾县),一路破大震关(在甘肃陇西县),唐全力抵御,又遣使者郑元?(音孰shú)去求和。郑元?对颉利说,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即使夺得唐地,也不能永久占领。被掳掠的中国人,都归掳掠者私有(充当奴隶),你有什么好处。你不如收兵回去,唐每年送给大量财物,全入你的库藏,这才是你的好处。颉利为唐兵所阻,听了很满意,退归塞外。郑元?这些话,说明唐朝有责任消灭这个侵略国,因为无论入侵或谋和,都是中国的大害。颌利讲和后,依然连年入侵。六二四年,有人建议说,突厥所以经常侵掠关中,目的在夺取长安积聚的财富,如果焚毁长安,突厥也就不来了。这是多么怯懦荒谬的见解,唐高祖居然听从这个建议,派人到樊(樊城,在湖北襄阳县北)邓(河南邓县)一带寻求可建都的地方。太子李建成等赞成迁都,唐太宗劝阻,说,给我几年的期限,一定捕获颉利,听朝廷发落。迁都算是停止了。当年,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全国兵力深入到豳州(陕西邠县),唐太宗率兵抵御,双方兵力,多寡悬殊,唐将士惊惧,不敢接战。唐太宗亲率一百骑出阵,在阵上离间颉利、突利二人,使自相疑忌。颉利要战,突利不从。颉利使突利到唐营讲和,突利与唐太宗私结为兄弟,突厥开始趋于分裂。

六二四年,唐己消灭诸割据者(朔方郡割据者梁师都除外),中国得到统一,开始对突厥采取主动,准备进攻。六二五年,唐高祖告朝臣们说,突厥贪婪无厌,我要用武力征服它,今后不再用平等国礼,给突厥文书改用诏敕。突厥在边境上到处入侵,唐兵到处抵御,形势仍是对突厥有利。六二六年,唐太宗即帝位,唐真正成为统一的国家,与突厥对抗的形势才有根本的改变。

唐太宗刚即位,颉利率大兵进到渭水便桥北,离长安只有四十里路程。唐太宗表示镇静态度,率兵到便桥南,隔渭水与突厥对阵。颉利望见唐军容齐整,知道有备,不敢轻率决战,要求讲和。唐太宗允许讲和,在便桥上与颌利会盟。颉利取得大批金帛,心满意得地引兵退去。唐太宗对朝臣说,我不打突厥,反送给金帛,为的让他们骄惰,以便一举消灭,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就是这个意思。突厥利在掳掠,专靠防守是不能阻止掳掠的,唐太宗决心灭突厥国,这确是唯一可行的自卫法。

唐太宗每天引十二卫小将和士兵数百人到显德殿前练习时术,告诉他们说,外国入侵,本是常事,可怕的是人主安佚忘战,寇来束手无策。现在我不让你们掘池筑花园,专教你们学弓箭,平时我做你们的教师,战时我做你们的将帅,这样,中国人也许可以得到平安。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诸卫的长官也得上等考(成绩)。在唐太宗和诸卫长官督促下,几年间诸卫府兵都成了精锐。唐太宗是善于将将和将兵的大军事家,他在内战中积累起极丰富的经验,一看敌阵,就知道敌阵强弱处所在。他常常用己方的弱兵当敌方的强兵,用己方的强兵当敌方的弱兵。己方弱兵受敌强兵压迫,后退不过数十百步,己方强兵已经突破敌弱兵阵地,进入阵后再反过来攻击敌兵的后背,敌兵前后被击,无不溃败。他的部将李靖、李勣等人,都是百胜名将,诸卫兵又都是精锐,灭突厥的力量是具备了

突厥方面情形恰好相反。唐朝边境有备,突厥不能从掳掠中获利,国内的利害冲突因而强烈起来。颉利要增加自己的权力,信任汉人赵德言,采用一些封建专制制度的措施,违反游牧族的惯例;又信任胡人,疏远宗族,颉利与部属不和了。突厥国内连年有灾,牲畜多死,民众饥寒,颉利过惯了奢侈生活,自然要加重对民众及附属诸部的剥削,颉利与突厥人及属部都不和了。六二七年,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属部脱离突厥的统治,颉利使突利往击,反被诸部战败。颉利处罚突利,突利怨恨,六二八年,突利上表请求入朝,两可汗不和,突厥分裂的时机更迫近了。突厥北方诸部多弃突厥归附薛延陀,推薛延陀酋长夷男为可汗。夷男怕颉利,不敢接受称号。唐太宗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得唐册封,遣使入贡,为唐属国,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诸部都受薛延陀统治,在漠北建立与突厥为敌的大国。六二九年,颉利感到形势危急,派人来请求和亲,愿意称臣,作唐朝的女婿。自然,提出这种请求都是徒然的。

六二九年,唐太宗任命李靖,李勣、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各为行军总管,分六路出击,兵力共十 余万人,统受李靖指挥。突利可汗入朝,颉利愈益孤立。六三○年,唐军大破突厥军,捕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残部有些投薛延陀,有些逃往西域,降唐及被俘男女多至数十万人,如何处置突厥人,一时成为严重的问题

唐太宗令群臣讨论处置突厥人的办法,最后采用温彦博的意见,使降众居边境上,分突利原辖地为四个州,置四州都督府,分颌利原辖地为六个州,置定襄(治宁朔,陕西榆林县南)、云中(治朔方境,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两个都督府。任命突利、阿史那苏尼失、阿史那思摩等为都督,统率部众。其余酋长五百余人都给将军、中郎将等名号,五品以上军官有百余人,入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

突厥是北方大国,突厥被灭,唐在边境外诸族中建立起无上的声威,四方诸族纷纷来降附。六三○年,四方君长到宫门前请唐太宗称天可汗。此后唐朝皇帝对西北诸族用天可汗名义行施号令。

六三九年,唐太宗封李思摩(阿史那思摩改姓李)为可汗,李思摩率突厥人十余万出边塞,居大河北面故定襄城,与薛延陀隔大漠立国。薛延陀强盛,突厥必须依附唐朝,才能自保,因此,唐北边数十年无大战事。武则天时,酋长骨咄禄自立为可汗。骨咄禄死后,默啜为可汗,突厥成为统一东西两部、西境到里海东岸的大国。默啜经常深入中国内地,掳掠人畜财物。唐玄宗开元初年,突厥内乱,默嚼被属部拔野古人杀死。此后,突厥内乱相继不绝。七四四年,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击破突厥军。七四五年,回纥又击杀突厥最后的可汗白眉可汗,突厥余众降唐,东突厥亡。东突厥故地全为回纥所有。

铁勒(敕勒)诸部——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中最强的一部。部众有七万帐,风俗大抵与突厥相同。唐太宗封薛延陀酋长夷男为可汗。夷男役属铁勒诸部及靺鞨、霫等部,成漠北大国,有兵二十万。六si一年,夷男出兵到漠南击李思摩的突厥国,唐大将李勣等大破薛延陀军。夷男死后,国内发生战乱,六si六年,唐太宗灭薛延陀。铁勒诸部酋长请求内附。六si七年,在回纥等部置六个都督府七个州,以各部酋长为都督或刺史。置燕然都护府于西受降城(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东南的古单于台,统率六府七州。诸酋长奏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条驿路,称为参天可汗道,分置六十八驿,备马和酒肉供使人往来;各部每年贡貂皮作为赋税。唐太宗允许各部的请求,唐势力达到漠北广大地区。

内附诸部有总称为铁勒的回纥、拔野古、仆骨(仆固)、同罗、浑、契苾、多滥葛、思结、阿跌、跌结、斛薛等十一部,以及葛罗禄、骨利于、白霫等部。又有黠戛斯(结骨、坚昆)部,游牧地在铁勒的北面,有众数十万。六si八年,黠戛斯酋长入朝,唐太宗置坚昆都督府,任酋长为都督。


四,唐朝战突厥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是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所谓百万大军之类,都是古代战乱年间,譬如战国七雄、五胡十六国之类的战争中,裹挟大量百姓凑数而产生的,实际作战的可能还不足十分之一,譬如苻坚的七十万大军,估计集结都没集结完毕呢仗就打输了。

所以说,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那是吓人的数字,实际上唐代鼎盛的太宗、高宗、玄宗朝,兵力都不怎么“吓人”。

初唐时期,唐朝采取府兵制,全国分布574-800个折冲府,有名可考的627个。这个数字是变化的,也就是说最少的记录是574个,最多的记录是800个。折冲府分三等,兵力各自为1200人、1000人、800人。所以说,初唐全国的府兵大约80万人左右,其中关内道大约26万人,为府兵主力。

盛唐时,均田制瓦解,府兵失去经济基础,外加武则天当政后大力整治军头,对初唐武将的地位打击严重,府兵卫士甚至沦为贵族的役使,老百姓不再以作府兵卫士为荣。于是募兵制随即产生,募兵的主要对象便是原府兵中战斗力最高的关内、陇右猛男,以及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根据募兵的驻防地点,天宝元年九节度区形成:

一、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主要责任为割断吐蕃与突厥、铁勒联系。下辖赤水等八个军、张掖等三个守捉。全军73000人,战马19400匹。

其中,蕃兵为:

1、赤水军,主要有回纥、契苾、思结、浑四个铁勒部落组成,兵33000人,马13000匹。

2、豆卢军,最先为内附沙州的吐谷浑降人组成,后来兵力不断补充逐渐成为汉人部队,兵力4300人,马600匹。

3、莫离军,最先为内附瓜州的吐谷浑降人组成,后来也逐渐变成汉人部队,兵力5000人,马400匹。

其余兵力为汉军。可见河西节度使的超过一半的兵力是依靠城傍蕃兵组成的。

二: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主要责任日吐蕃牛牛。下辖临洮等十个军、绥和等三个守捉,全军75000人,战马10000匹。基本全部由汉军组成。

三:范阳节度使,治幽州,主要责任防备契丹和库莫奚。下辖经略等九个军,全军91400人,战马6500匹。

范阳节度使辖下的兵力也多是城傍蕃兵,但不同于河西的是。河西的蕃兵基本是以部落为单位加入唐军,部落首领担任唐将。而范阳的蕃兵多数是已经部落离散的突厥人和昭武九姓胡人,所以是以个体加入唐军的。

四: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主要责任防备室韦和靺鞨。下辖两个军,34000兵,5300马。

与范阳情况类似,兵力主要是蕃兵。

五:剑南节度使,治成都,主要为防备吐蕃及安抚云南蛮獠,统六个军及十个州的地方军,全军30900人,马2000匹。兵力主要是汉军。

六:朔方节度使,治灵州,职责为日翻后突厥。统三个军及三受降城驻军、兵力64700人,马24300匹。朔方后来大力发扬招揽铁勒部落设都督府的方法,扩充兵力,所以兵制和其他节度区不大相同。兵力一半是恨后突厥入骨的铁勒各部如仆固、浑、阿跌、多滥葛等部,一半是汉军。

七:北庭节度使,治庭州,职责为监视突骑施汗国,统三个军,全军20000人、5000马。

其中,瀚海军12000人、4200马,主要由回纥人组成。

伊吾军3000人、300 马,主要由西域土著蕃兵组成。

天山军5000人、500马,主要由汉军组成。

八:河东节度使,治太原,职责为日翻后突厥。统四个军一个守捉及三个州的地方军。全军55000人、14000马。

蕃汉参半。

九:安西四镇节度使,治龟兹,职责为保护西域、中亚各国。统四镇,全军24000人、2100马。

主要由突厥人和南疆土著小国兵力组成,唐朝与突骑施交恶后,唐朝开始招募汉军入主安西,安西兵力变为蕃汉参半。

除九节度外,还有岭南五府经略使,下辖两个军15400人,主要是镇压獠蛮。

以上勉强可以算是唐朝所有的节度使区兵力,又称镇兵,合计下多少人呢,不超过49万……

加上唐玄宗手下吃空饷厉害的拱卫中央的彍骑120000人,唐朝天宝极盛时期的正规军最多也就六十多万。但这都是实打实的战兵,是不计算杂役的。

可能有人会引用这句话,认为还有健儿、团结等:

“是岁天下健儿、团结、彍骑等,总五十七万四千七百三十三” 。譬如认为怛罗斯之战唐军损兵七万的人就认为,这五十七万是和四十九万镇兵泾渭分明的。

实际上……

没界限。

兵是消耗品,四十九万镇兵是定额,而这五十七万除了十二万定额的彍骑拱卫中央外,其余的四十五万健儿、团结各有所需。团结就是民兵,在安史之乱前夕,是没有机会参与正规作战的。而健儿,是镇兵的补充、是妥妥的募兵手段而不是什么有组织有建置的军队。

所以,解开这些重叠后,基本能猜出:

唐军作战部队,由十二万彍骑和四十九万镇兵组成。

汉人镇兵的来源就是所谓健儿。没有戍边的叫健儿,去了边镇你就是镇兵了,还健儿个毛。

另外还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蕃兵都是非正规兵力,镇兵都是汉军组成的。所以怛罗斯之战七万唐军,出两万汉军、五万蕃兵云云……其实大伙要吃透了史料就发现了,两万安西镇兵就包含了蕃兵,甚至于可能还包含安西四镇下辖的南疆小国(如龟兹、于阗)的兵力,至于怛罗斯之战七万唐军的可能,其余五万不可能是蕃兵,而是不属于唐军建制的葛逻禄人、或许还算进去了拔汗那人。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葛逻禄人既然效忠唐军,那自然算是城傍了。对不起,城傍首先是正规的唐军,是内附的游牧部落,譬如安置到北庭、河西的回纥、幽州、营州的突厥等等。而葛逻禄人一直是半独立的游牧势力,就算他们想傍也得有个城让他们傍啊,难道让他们去傍突骑施人的首府碎叶城和弓月城吗?

城傍归根结蒂还是唐军,而葛逻禄、后突厥、突骑施这样被唐军征调过的半独立或者独立政权的武装,归根结蒂还真不是唐军。

至于为什么阿拉伯人认为歼灭的葛逻禄人是唐军,很简单,以前他们歼灭的后突厥阙特勤也被记载为唐军。而杜环为什么记载葛逻禄为唐军,也很简单,这只是一个混同性的记载,以区别敌我而已。

如果真有人觉得百万大军云云,估计要弄得唐朝鸡飞蛋打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征突厥,战高丽,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唐朝征服突厥)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