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

二毛 194

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

一,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

柏林战役是二战中的标志性战役,它发生在1945年4月16日到5月19日。这场战役一共打了一个多月,其胜利标志着德国纳粹的彻底灭亡。

正因为这场战役是纳粹的最后一战,德国纳粹在战役中困兽犹斗、拼死一搏,而苏军志在必得,也豁出去了,两军都动用了惊人的力量。

双方共投入兵力三百多万,飞机五千多架,火炮两万多门,坦克三千多辆, 这场战役以德军战败、苏军胜利告终,而苏军也为此付出了三十万人伤亡的代价。

长期以来,大家对柏林战役苏军的策略大惑不解,一向精明的斯大林为什么不对柏林围而不攻,等待美英军队的到来,为什么要让苏联独自承受如此大的损失呢?三家联合战斗岂不是更好吗?

一、战机不可失

柏林战役开始前,柏林德军还有80万军队,各路德军听到柏林被围困的消息,都想要柏林解围,很多德国军队已经出发在路上,柏林的援军还有数十万军队。

希特勒虽然穷途末路,但仍不死心,他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援军身上,一旦援军赶到,战役就会更加艰苦,而且充满变数。

战机不可失,时间不等人。为了防止出现变故,苏联决定强攻。

二、报仇雪恨


斯大林和希特勒本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两国有条约在先,大家互不侵犯,瓜分欧洲。 但希特勒背信弃义,对苏联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把苏联的坛坛罐罐打个稀巴烂,差点打回了石器时代。苏联在苏德战争中付出了一千多万人的伤亡。

因此,苏德之间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苏联一定要讨还血债,以牙还牙。 而占领柏林,亲手让希特勒灭亡就是最大的报仇;只有这样才能让斯大林心安,告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千万亡灵。

三、盟军的约定

由于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最大,美国刻意让苏联人打下柏林,给斯大林一个面子,也让苏联分得更多的胜利果实。

因此,虽然在柏林战役前,丘吉尔就催促美军攻打柏林,但美国人还是按兵不动。 美国人知道苏联在战后一定会崛起,崛起的苏联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因为美国人不想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失信于苏联,结下梁子。这不利于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也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

还有一点,那就是斯大林在战前对芬兰和波兰的入侵就暴露了他跟希特勒没有区别,也是个好战分子,也有称霸世界的雄心壮志。柏林战役德国集结重兵一定非常惨烈。既然斯大林执意要打,借此消耗一下苏联的兵力也未必不是好事。

四、秀肌肉,给丘吉尔颜色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贯仇视苏联苏维埃红色政权,把斯大林看做欧洲的最大威胁。 在他看来,斯大林对欧洲的威胁甚至大于希特勒。

所以,英国采取敌视苏联、遏制苏联的政策。 当二战开始前苏联人试图和英法接触,表达了跟英法结盟共同抗衡德国纳粹的意愿的时候,丘吉尔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英法的冷漠刺激了苏联人,斯大林才决定跟德国人结盟,共同分割欧洲。

对此,斯大林一直耿耿于怀,斯大林要借柏林战役的机会向英国人秀肌肉,要让丘吉尔看看苏联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借此给英国人一个震慑,也报一下当年英国人袖手旁观的一箭之仇。

而且,当时希特勒为了分化盟军,曾经故意制造假情报说英国人在德国失败后要消灭苏联,消灭苏联的红色政权,斯大林对此虽然没有十分相信,但还是满腹狐疑。 在斯大林看来,这样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战后苏联人要主导世界迟早和丘吉尔翻脸,这时候震慑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五,抢夺德国的资源,争取战后利益分配的话语权

德国在二战时候,是全世界工最发达的国家,德国的军工制造业也是世界一流的。德国还聚集了一大批的科技精英,他们都是在世界各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苏联如果占领柏林就为自己抢夺德国资源占得先机。

苏联如果想强大,非常迫切需要德国的设备和科技人才。为了这个目的,再大的伤亡也在所不惜。 所以,斯大林才迫不及待攻打柏林。

而苏联人也在德国投降后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成百上千辆苏联车辆把德国大小工厂的设备洗劫一空,甚至德国的废旧车床也难以幸免。大到飞机轮船,小到一颗螺丝都被苏联人运到了自己国内,这也算是希特勒侵略苏联的一种报应。 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此外,柏林是德国首都,纳粹老巢,拿下柏林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意义,对苏联来说,既可以扬眉吐气,有能突出苏联人在二战中的地位,为苏联跟英美在战后利益分配赢得话语权。

斯大林也知道,攻下柏林要付出惨重伤亡,但战争就要有牺牲,跟苏联人在苏德战争的一千多万伤亡比起来,这点伤亡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斯大林对柏林不会围而不打,他反而要争分夺秒,在盟军到来之前拿下柏林。

1945年4月,苏联红军经过16个昼夜激战,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代价,一举攻克了柏林,那么斯大林不惜重大牺牲抢占柏林有什么原因呢?

过去的观点认为,斯大林让苏军攻克柏林,是为了证明苏联在大败德国法西斯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与英美争夺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但是根据资料解小油瓶找到了答案,当时的苏联机构获得的情况表明,1945年英国丘吉尔首相在对德作战即将结束时,考虑新的战争,那就是对苏联作战计划,英军准备在1945年夏季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根本原因-震慑以丘吉尔为首的反苏分子

丘吉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斗士,也是一位著名的反共好战分子,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憎恶共产主义形态和共产主义苏联。到了二战末期,美英两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上万两坦克和飞机,将近500万的部队,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盟军未进行过大规模战役,因此他在战争末期积极行动妄想把美国卷入反苏战争,在他的眼中,苏联国力极大削弱,是美英的输血使得苏联才能挺过艰难时期,现在就是消灭共产党人最好的时机。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一直奉行对苏友好政策,不赞同和苏联开战,但是罗斯福却在1945年4月12日,也就是柏林战役的4天前突然去世,杜鲁门上台后以他为首的美国统治集团暗中支持对苏宣战,美国的一些好战分子积极推动与苏联进行战争,特别是以巴顿为代表的军队势力。

斯大林通过情报部门得知反苏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准备对苏作战以后,特别是反苏的杜鲁门上台后,他认为同美英的战争风险大大增加,本来的柏林战役由两个方面军已经绰绰有余,但斯大林又调来一个方面军,共计3个方面军来攻打柏林展示实力。

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么一幕,250万大军,6000多辆坦克和7000多架飞机开展了对柏林的总攻,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合围、分割、歼灭了将近百万的敌军,柏林战役也充分表明了苏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地震慑了英法盟军,主张对苏作战的英国人也泄了气,英法盟军在地面作战能力方面与苏军差距巨大,不得不打消了对苏战争的念头

抢夺德国的工业、军事科技成果

率先占领柏林的苏军对城内的所有德国工厂开展了洗劫,V2导弹,虎式坦克等二战王牌武器,柏林军工厂里的先进武器包括德国工厂设备都被苏联人抢先占有了,后来苏联在战机、导弹、潜艇的发展中都有着德国武器的技术。但是相比于苏联人的抢“成品”,更聪明的美国人是直接将数千名德国科学家运回了美国。

这个问题,套用一句著名俗语就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而且当时的扫帚,还不止苏联一把。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之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1944年10月21日,苏联红军攻陷了德国东普鲁士的内梅尔斯多夫村,标志着苏联红军开始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

进入1945年,德国法西斯在两线作战的困境中摇摇欲坠,苏军在东线则更加势不可挡,继苏军解放罗马尼亚,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后,德国法西斯进入灭亡倒计时。

1945年4月25日,美国第1集团军第69步兵师与苏联第5近卫集团军第58近卫步兵师在柏林以南120公里的易北河会师,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的时刻终于到来。

事实上早在1945年4月16日,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250万人,已经开始了对柏林的总攻,并于4月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最终在5月2日彻底占领柏林,终结了德意志第三帝国。

不过有意思的是,此时的美英盟军,已早先一步到达柏林外围,但却将攻克柏林的历史性任务交给了苏军;而此时的希特勒早已是困兽之斗,根本没有翻盘的资本。按理说,长期围困就能使其彻底灭亡,但苏联仍然付出伤亡30余万人的高昂代价攻克柏林。

那么苏军为何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做如此大的牺牲呢,他们为啥这么着急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粉碎希特勒的阴谋

虽然二战期间美英苏等国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英等国注定无法与苏联把酒言欢。

希特勒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所以他要求德军“向东时时顶住俄国佬的进攻,以便英国人从背后踢我们的屁股”。直到战争接近尾声,希特勒仍然幻想着利用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与美英等国媾和,共同对付红色帝国苏联。

可惜美英等国坚持让希特勒当场去世,所以早先到达易北河的美英盟军放缓脚步,将主攻柏林的历史性任务交给了苏联红军。

而苏联红军之所以兵贵神速,不给希特勒喘息的时间,也是因为此时的希特勒在媾和不成的情况下,妄图将残余部队集中在柏林周围做困兽之斗,大量消耗远道而来的苏联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苏联不能等。

作为前期被德军打得半死不活的国家,苏联对德国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这使得苏联在反攻德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热情。在总攻柏林这件事上,苏军当仁不让。而美英盟军出于减少伤亡的考虑,也乐意成人之美。

更重要的是,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划分,柏林完全位于苏占区内,这意味着即便美英盟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柏林,最终还是要拱手相让,所以攻克柏林的历史性任务落在了苏联红军身上。

2、抢夺德国的资源

由于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德国的势力范围划分已经明确,因此无论谁拿下柏林,都无法改变德国全境和柏林全市被四国分割占领的事实,这对于噬土成性的苏联而言无疑是不美好的。

但苏联明显有比领土更重要的需求,这就是德国的科技人才。

攻入德国境内后,苏联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工矿设备拆除并运回国内,作为战争赔款的一部分。而攻入柏林,能让苏联获得更多的科技人才,这对于苏联的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二战前苏联科技的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经济危机背景下大量的人才引进。虽然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能够保证科技的持续投入,但闭门造车的国内外环境必然限制了苏联科技进步的步伐,所以从德国掠夺科技人才是苏联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

正是因为大量科技人才的“引进”,苏联在二战后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除了掠夺科技人才的需要,因雅尔塔会议确定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参加对日战争。虽然此时的斯大林极不情愿,但将消灭德国法西斯的时间提前,为对日作战赢得更多时间,也就意味着苏联能够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再加上拿下柏林对苏联全军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这就更让苏联前赴后继了。

所以柏林战役不能等,苏联需要的是速战速决,即便付出高昂的代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在二战中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纳粹德军节节败退,以致于盟军最后打到了德国首都柏林,爆发了二战末期著名的柏林战役。当时250万苏军到达了柏林城下,柏林只有80万德军,可以说当时德国败局已定,如果苏林军队对柏林围而不打,等到柏林的德军粮食消耗殆尽,将会兵不血刃拿下柏林,但苏联并没有选择围而不打,而是猛烈进攻,虽然取得胜利,但导致30万人牺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苏联号称战斗民族,宁可牺牲也要攻打柏林,既有报仇的原因,也有抢占胜利果实、展示实力的原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

1、逼死希特勒的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又称柏林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是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场战役一共是打了三十多天。苏军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又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

这场战役中,苏军共计出动250多万人,6250辆坦克和突击炮,42000门火炮,7500架飞机对柏林发动全面进攻,苏军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100余万人,其中俘虏德军48万人, 几乎每两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缴获1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500多架飞机和1万多门大炮。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达30.4万人,损失坦克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这场战役是直接导致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2、苏军为什么宁可牺牲30万人仍要进攻柏林呢?

苏军当时以250多万的虎狼之师,面对德军80多万的败军,本可以选择围而不打,兵不血刃拿下柏林,为什么宁可牺牲大量人马也要进攻柏林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避免德军逃命突围。因为如果选择围而不打,在柏林城外形成包围圈,圈大兵力会摊薄,难保守城德军不会集中兵力突围,所以,为了一网打尽德军,必须要冒死进攻柏林。

二是为了抢占胜利果实,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虽然当时的反法西斯同盟美、英、法、苏同时打到了德国境内,他们看似分工合作,其实是貌合神离,在二战末期,在利益划分上苏联和美国英国之间出现了分歧,霸权主义的美国不希望苏联分得更多胜利果实,扩展领土,于是联合英法两国挤兑苏联。当时德国败局已定,而苏联打下柏林自然就不想美国和英国来分一杯羹。并且当时苏军距离柏林100公里,美英军队距离柏林100—120公里,苏联抢先攻占柏林就是想拿到更大的利益。所以,苏军根本就等不起,宁可牺牲也要抢先攻占柏林。

三是为了抢占德军先进的军事技术。我们知道,就二战时的武器而言,纳粹德国的武器无疑是最优秀的,同时期的国家中鲜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这得益于德国历史上的军国主义,也得益于德国进入工业社会较其他西方国家要晚,德国从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德国的武器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优势,先后制造出了鼠式坦克、V-2火箭、 古斯塔夫巨炮、隐形飞机 Go229、第三帝国飞碟等先进的武器,这也是德国发动闪电战的原因。而柏林又是希特勒的老巢,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都在柏林,所以苏联抢先攻占柏林就会先于美国英国拿到技术,俘虏德军的技术人员。

四是为了报仇雪恨,已经迫不及待要进攻柏林。我们知道,二战之初,希特勒曾与斯大林签订协议,互不侵犯,但随着德军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无耻的希特勒单方撕毁协议,突然进攻苏联,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使苏军在苏联境内节节败退,死伤大量军民,毁掉了很多城市和乡村,特别是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都是惨胜,不管是国际影响还是国内影响,都令斯大林感到耻辱和气愤。并且苏联是世界闻名的战斗民族,在转败为胜,抢占先机的情况下,如果围而不打,肯定会遭世人耻笑的。所以,苏军宁可牺牲也要攻打柏林,只有拿下柏林才能祭奠死去的亡

五是斯大林识破了希特勒的诡计,德军败守柏林,其目的是想要通过柏林附近的军事力量来消耗苏军,通过死守柏林将战争往后拖延,既可以等待美国英国的到来,到时引起美英苏为抢占柏林而大打出手,希特勒坐收渔翁之利反击,或者保全德国战败更多的利益;也可以等其他战场上的德军救援,当时在其他国家的战场上还有大量的德军在作战。正是斯大林识破希特勒的诡计,才不得不冒着军队牺牲的危险攻打柏林的,为的是避免夜长梦多。

六是为了尽快结束欧洲战事,防备被日军攻打苏联本土,并趁中国分裂贫弱,美军还没有彻底击垮日本,对日宣战,占领更多的远东领土,拓展在远东的霸权。

所以,小编认为,苏联之所以不选择围攻,而是选择强攻,反而损失了30万的士兵也是有这些方面原因的,因为强攻相比于围攻,苏联获得的好处更大、更多。

柏林战役是苏联深思熟虑的一场战役,围而不打的想法是好的,事实上做不到!

莫斯科最高统帅部为了研究如何给德国最后一击,曾经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

朱可夫接到开会的命令后,于1945年3月29日赶到莫斯科。

会议室中,斯大林盯着朱可夫说:“当前,法西斯德国的西线在盟军的进攻下,已经崩溃。按照希特勒目前的动作,他是不希望我们先于美英盟军进入柏林,看来我们还得再打一场大仗。”

事实上,苏联不仅仅是与英美联军抢夺战胜德国的“首功”,至少有怎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围而不打”有时候可能就是“放虎归山”,德国的强大和德军的战斗力,后人往往缺乏直观的感受,历史上的德军都是“亡命之徒”,孤注一掷,随便在哪里咬你一口,都不止“牺牲三十万”!

事实上,之前希特勒为实现消灭苏联的目的,以战略空袭和战略进攻相配合,突然“闪击”苏联,实施猛烈的高速进攻,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失利。

德军逐渐增加兵力到620万,曾经四次突破苏联的四道战略防线,兵临1941年7月3日斯大林莫斯科城下,突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领宣布开展游击战,苏联在战略防御过程中吃过德军很多苦头!

以战略轰炸为主要形式的战略空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战略打击方法。希特勒狂叫“要把莫斯科夷为平地”,先后把4万架飞机投入到苏联空袭,仅对莫斯科的轰炸就出动飞机10万架次以上。

为抗击德军的战略空袭,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在战前建立的13个防空地域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莫斯科和东、南、西、北、中6个防空方面军,以及15个军、师级的防空地域,进一步加强了国土防空战略体系由歼击机、高炮、高射机枪、探照灯、雷达、消防等部队组成防空体系。

如果苏军“围而不打”,德军就会休养生息,生产更多的飞机坦克,到时候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再说了,德军的强大就在2年前的事情,打战就像下围棋,变数太多,只要希特勒还在柏林,局势就是充满各种可能性。

要知道,历史上的德军都是“亡命之徒”,孤注一掷,随便在哪里咬你一口,都不止“牺牲三十万”!

所以说,苏联最后牺牲三十万,把胜利的可能性变成胜利的确定性,是值得的!

其二、斯大林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多少“妇人之仁”,几千万的牺牲都承受住,最后的一点牺牲,咬咬牙就占领柏林了!

斯大林曾对其儿子瓦西里说:斯大林不是我个人,斯大林就是苏联!

这句话可作这样的理解:斯大林是20世纪动荡时代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涌现的强势领袖,他必然会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大事留名史册,斯大林造就了苏联,苏联成了斯大林的“同义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斯大林就是苏联。

这句话也成为《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的作者评价斯大林的基本线索。

事实上,苏联集结了250万大军,如果“围而不打”,岂不成为笑柄!

苏军包括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约250万人,配备火炮和迫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辆、作战飞机7500架。

苏军人员为敌人的2.5倍、炮兵为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为4.1倍、飞机约为2.3倍。

斯大林指令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攻占柏林。该方面军的任务是,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攻占柏林,尔后前出到柏林以西,战役结束时,要前出到易北河。

红军原本有意用143盏探射灯的灯光,扰乱德国守军的视线,却因为早晨的浓雾而分散,反而让德军看清楚红军的编队。而沼泽地亦妨碍了红军的攻势,还使其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苏联红军死伤枕藉。

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二在地面上,平均每千米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

轰炸和射击结束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派出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

战争期间,克莱勃斯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昨天自杀了!

克莱勃斯接着要求苏军先停战,然后等到德国组成新的政府后再进行淡判。

崔可夫立即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作了报告。十几分钟后,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了最高指令: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不同克莱勃斯谈,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谈。

说白了,斯大林在乎的是“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柏林之战,还不是减少部队伤亡和牺牲的时候。

柏林战役可以称之为战略决战!不决战,围而不打,岂不是个笑话!

其三、斯大林告诉朱可夫,希特勒不想阻止盟军前进,却想与苏军血战到底。如果德军实在不行了,人家也未必向苏军投降,如果德军向美英联军投降,苏军几百万军队的牺牲,未来都会成为“梦幻泡影”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虽在3月底通报斯大林,美英军队将对德国东北部和南部实施突击,而在柏林方向上将不越过规定的区域。

但是,4月7日他在向盟军联合参谋部通报最后几个战役的决心时,却又这样讲道:倘若攻克莱比锡之后,不会有太多伤亡就能进至柏林的话,我将这样做!

说白了,英美联军也占领柏林!

斯大林一方面相信罗斯福不会破坏雅尔塔协定,认为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忠于自己所承担的义务的人,另一方面又得知德国正在与苏军作战的方向上加紧部署兵力,而意欲对美英军队开放柏林,且认为丘吉尔是一个靠不住、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人。

因此,斯大林对于美英军队究竟会不会抢在苏军前面占领柏林,他委实吃拿不准,忧心忡忡。

3月29日,朱可夫应召带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柏林战役计划,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

与此同时,希特勒进行了绝望的最后一搏,也是最后一个战略错误,在西线与英美联军打了一次消耗战!耗费了10万兵力、800辆坦克、1000架飞机和50列火车的弹药。

这一搏只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希特勒将整个德国的储备都浪费在此次战役中,却丝毫没想到要保卫莱茵河。

很多德国高级将领都谴责这次的进攻行动,称其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德国已经没有足够具有实战经验的男子,来保卫德国城市柏林!

1945年4月1日,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和伊万·科涅夫元帅抵达莫斯科,简单介绍柏林战役的主题。

斯大林告诉他们,狡猾的西方盟国串通一气,正在暗中策划突袭柏林,唯一目的就是在红军抵达前占领柏林,从最近红军取得的战绩来看,这一声明并不奇怪,可还是激怒了他们。

科涅夫的意见是,苏军不能仅仅攻击柏林以南的德军,也要参加攻击柏林市区的行动。

不久,朱可夫和科涅夫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斯大林听完他们的报告后想了想,然后走到作战地图前,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之间画了一条线,这条线的起端在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终端在柏林东南约有60公里施普雷河上的吕本。

斯大林画完线,面朝大家宣布你们的部队,谁能先攻击到这条线!

1945年春,苏军攻至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柏林60公里;美军先头部队也抵达易北河,距柏林100公里。

德国法西斯腹背受敌,陷入绝境!

希特勒困兽犹斗,组织兵力顽强防守,企图拖延战争,指望同盟国内部分裂,而出现转机。

斯大林决心迅速攻克柏林!

什捷缅科曾经拿出一份电报给斯大林,电报的内容大致为:“美英司令部准备强攻柏林了,他们现在已经筹建好由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担任司令员的突击部队。他们想在鲁尔区以北朝着柏林突击,此外他们还组建了大量的后续部队……”

斯大林等什捷缅科念完电报,问朱可夫和科涅夫:“你们猜想,谁会先攻取柏林,是我们还是美英?”

科涅夫没等朱可夫说话,抢先说道:“必须是我们。”

斯大林了解科涅夫,因为科涅夫的性格非常耿直,从不轻易言败。

此时,希特勒调集了百万大军死守柏林,同时寄希望于同盟国内部发生分裂,以图东山再起。

柏林,包括居民和20万驻军,全部被包围。

事实上,美英联军也及时赶到了柏林,分裂德军就在同一天,苏军第五近卫集团军到达托尔高附近的易北河,几分钟内迅速与美第一军交换饮料、帽徽。

如果苏军有半点迟疑,柏林就是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围而不打,看起来不错,事实上是将功劳拱手相让呀!

此后,盟军占领柏林后,德国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为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表彰作战部队的功勋,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以324尊大炮齐鸣礼炮24响,向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盟军部队致敬。

几天后,美国政府授予科涅夫元帅最高荣誉勋章,苏联政府授予布莱德雷将军苏沃洛夫勋章。

两位指挥官互访并交换了纪念品,科涅夫送给布莱德雷一支手枪和一匹良种顿河马;布莱德雷赠给科涅夫一辆崭新的吉普车。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德军都是“亡命之徒”,孤注一掷,随便在哪里咬你一口,都不止“牺牲三十万”!

斯大林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多少“妇人之仁”,几千万的牺牲都承受住,最后的一点牺牲,咬咬牙就占领柏林了!

如果德军向美英联军投降,苏军几百万军队的牺牲,未来都会成为“梦幻泡影”,因此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牺牲三十万也要进攻柏林!


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