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选研究生导师,一位导师54岁,研究所主任,兼两所高校的硕导,另一位40岁刚带硕士两年,怎么选择?
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出选择:
一、根据你的专业类别选择:首先,如果你的专业是文科类的。因为不需要做科学实验,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的。这种选择经验丰富的,54岁的导师更适合。
其次,如果你的专业是理工科类的。因为需要做实验,并且需要对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有前瞻性思维和敏锐把握的,并且能有时间陪你做实验的,40岁左右的更好!因为40岁左右的相对年轻,对新技术的发展把握更敏感一点,且外语好,能及时获悉外网资料。年纪轻,带的学生少,能有更多的时间辅导你!并且为了出成绩,带你也会更尽心。
二、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首先,如果你的需求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两位导师都可以选择,研究生阶段主要知识还是课堂上,导师主要还是负责论文。不管导师年龄多大,不影响你获取知识,知识丰富与否,与年龄关系其实不大的。年龄大的传统知识更丰富一点,年纪轻的获取新知识、发现新机遇的能力更强。
其次,如果你的需求是为了完成研究生论文。两位导师也都可以选择,导师指导论文主要就是那几步:一是开题,选择好论文研究方向。二是审核论文大纲。三是审核成型稿件。经反复修改后定稿。这个过程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年龄大或年龄小而省略的。
其三,如果你的需要是获取更多的资源。那无疑选54岁的研究所主任为好,能担任研究所主任,本身在校内校外有一定的地位,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容易一点。
三、导师选择是双向的:你选导师,导师也会选择你。因为每一位导师都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也有一般擅长的领域。因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不同,同一个导师可能有多个学生选择。这样教务部门就会和导师、还有学生进行协商,尽量让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最擅长的领域进行匹配,这样既发挥导师特长,也会充分发挥导师团队资源,实现皆大欢喜。
当然还会有一些人情世故的因素,但影响不是太大。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观点:选择研究主任的导师!原因有三个!】
第一,研究所主任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能力以及资源。读他的研究生可以间接的认识你圈子里面的一些人,关键你要科研做的好才是真理。
第二,就算你以后研究生毕业了。当你在科研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求助自己的导师,也是能够帮到你的。
第三,能够更好的利用好科研平台。一定要在这个平台中好好努力做科研,才是真理的,不能觉得自己导师是研究所主任就高高在上,这是不行的。
现在在大学找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又有成绩,也有能力的硕导是需要提前调查的。
以我们学校为例,有60岁的硕士生导师,也有30多岁的硕士生导师。年龄层次相差很多。30多岁的硕导本身就很不错,他本身就需要不断的充电,当然喽,他也希望一个助手一块去充电。如果这个导师能够对你非常关心。那你是走运了。你们两个可以一起狂奔。坏处是因为环境条件有限,你想干出一番成绩,要花出非常大的力气。好处就是你可能以后就是个大师兄。并且是一个经历丰富的大师兄。
再说说60岁的硕导,这个年龄社会阅历丰富,在这个行业内都有一定威望,可以很顺利的把你带入行。并且你一入门就有50个60个师兄弟,这是个很大的资源。
说了这么些,还没说到点子上。实际上关键就是那么几点第1个导师的在行业内的学术地位,第2个科研基金的多少,第3个能力的大小,第4个对于学生的态度,第5个看看以前他的毕业生都去了什么地方。第6个听听同行的推荐。基本上也就是这些。这是人生很关键的一步,希望能走好。
桌椅认为:既然说选择,那么一定要想清楚你想要得到什么。
一个事业稳定,资源充沛的“老导师”,一个年轻有为,干劲十足的“新导师”。这是很多研究生在选导师的时候都会面临的一个两难的抉择。
世界上大多的抉择都是难以两全其美,正所谓有得必有失,选择导师也不例外。但正是如此,在做抉择前想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显得尤为的重要。
选“老导师”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得到一个充足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仅仅能在你读硕士的时候,能少受甚至免受资金不足对你课题造成的影响,甚至在你毕业之后,“老导师”所拥有的资源都能让你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的平坦。
选“老导师”你会失去什么?桌椅是在中科院理科类的研究所读博士,根据自身和周围朋友的经历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老导师”基本上是不会自己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的,一般都是把低年级的学生丢给二老板或者是高年级的学生去带,让学生处于一个“放养”的状态,这种放养非常考验学生的自制力,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很容易放飞自我走上歧途,在毕业的时候毫无收获一事无成。
所以选择“老导师”你会失去导师手把手亲自带你的机会并处于一个放养的状态。这会让你自身的成长走得与有老师手把手带的人相比,要慢一些。但如果“老导师”课题组内的二老板或者高年级学生实力强悍的话,这个差距也不至于很大,但很考验一个人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
我们一般用来描述年轻导师都会不约而同的用到一个词——干劲。
是的与“老导师”相比,年轻导师要有干劲的多。“年轻导师”对科研的热情还没有受到漫长时间的消磨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国内对年轻导师的考核是很苛刻的。
这里苛刻指的是:如果年轻导师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是4-5年)发表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论文,那他能受到的资金赞助就要大幅度的减少,甚至可能就要丢掉这份教职。
在这种紧迫的大背景下,为了“生存“”。年轻导师往往都会手把手地向年轻学生用心地传授毕生所学,想尽快的把学生培养起来,让他们能独当一面的做实验,以便加快课题的进展速度。
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往往是煎熬的,毕竟“年轻导师”中的年轻二字,往往也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大量与学生打交往相处的经验,再加上学生与他们之间的学术差距又过于巨大,学生对于这种倾囊传授并不能做到一个完美的吸收,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少补了一些摩擦。
桌椅的室友就是选择了一个“年轻导师”。刚从国外回来就评上了中组部青年千人的“年轻导师,可谓是年少有为,对桌椅的室友的培养也正如桌椅上文所说的尽心尽力,桌椅的室友虽然进步非常之快,但是其中付出的代价与心酸只有他自己清楚。
所以说如果选择“年轻导师”,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一个准备。
这一点正好就是与选择“老导师”的好处相反的。年轻导师毕竟自己的事业也是刚刚起步,资源难免有些不足,可能很难给你提供一个学习之外的帮助。
文章尾末:无论是“老导师”还是“年轻导师”都是各有优缺,所以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都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所以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最适合自己很关键。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恳请点个赞同,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方便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感谢邀请。大学老师前来答题。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我就普遍会遇见的共性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最终决定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第一,两位导师的年纪和地位悬殊,兼任行政职务的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相对少。
当然,这样推测只是从一般普遍情况出发,也有兼任行政职务,教学岗位任务依旧完成得很尽心尽力的情况。深夜秒回学生邮件,修改毕业论文精细到标点,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非常感恩,也非常佩服。
但也有行政职务已经身兼数职,自己招来的研究生是手下副教授在带,毕业论文开题出现一下,答辩出席一下。然后就欢送孩子毕业。
选择怎样的导师,就选择了未来三年的学术生活。选择有职务的导师,花在学生身上时间精力确实有限,在学生就业、读博时,愿不愿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忙,这也取决于导师性格。
没有行政职务的老师,带研究生第二年(虽然40岁才带第二年进步有点慢,但是对他本人来说,还处于带学生充满热情的状态),相对更多时间和精力可以放在学生这边。毕竟无论职务高低,一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
第二,导师年纪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业内权威还是先锐,需要结合自身需要选择。
导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一是你论文选题的自由度,一是你论文进行中的助力。
业内权威的优势有三,
- 项目资源丰富,入学之后不愁没有工作。收入和补助水平看导师,最低是平均水平吧,高于平均水平几率大。
- 项目组人手多,师兄师姐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前提是组里氛围好哈),即使是跟着导师的大徒弟副教授,干起活来也不会有孤独感。毕竟科研之路是孤单的,师门人数众多,出去开会的时候也热闹一点。(这是什么奇怪的点?你入学之后就懂了)
- 导师是业内权威,发论文的难度稍低,如果有版面费,基本项目经费都能承担;还能与各种数据处理项目组合作。这是对学术最显而易见的助力。
年轻(相对)导师的优势有三,
- 对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相对尊重,可以花时间精力跟学生磨合研究方向。同时,因为知识结构较新,对学生的某些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接受度较高(此处为一般情况,有些年纪大的导师也十分包容)
- 对学生个性相对尊重。因为学生少嘛,不涉及到什么统一管理。就像公司一样;学生少的项目组,是家庭式管理,导师对学生也比较宠,能给的资源都会给到,不会有什么特殊偏倚;学生也不需要太多精力在勾心斗角上(当然,这也取决于个人性格),人少轮也会轮到你。
- 与学生沟通更顺畅。40岁应该各种社交媒体用得比较顺畅,而且也能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说不定还能帮你做个媒,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只要涉及到选导师、选学校,我最后的建议都是这一点。不是因为没话说,是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模拟一下这个场景。
“你觉得某老师怎么样?”
“某老师啊,……”以下省略夸奖3000字。因为这种社交场合,能夸人为什么要贬损呢?能做到硕导,肯定有过人之处啊。除非你刚好问到导师的死对头,不然你很难收获真正中肯的评价。
见见师兄师姐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小朋友,聊起来也相对随意;看看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因为发论文而焦虑?看看他们的外表是否整洁干净——是否因为项目工作彻底丧失了个人生活?看看他们是否单身——一般单身这件事,一人单身,一门单身。啊,多么痛的领悟。担忧地看着我隔壁的学生们。
选导师是双向选择,有时你做好了各种比较,结果导师心仪的是另一位。所以,在考察导师的时候,只要确定了心意,先下手为强。我遇见过不少选导师的时候,犹豫不定,本来注意他的导师,选择了另一个更主动的学生。
除非科研能力差距有壁,在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导师喜欢更主动争取的学生。如果你是导师,你会喜欢一个在心中比较你与另一位老师的学生,还是一直坚定选择你的学生?对吧,人之常情。
祝你一切顺利。早日跟自己喜欢的导师开始快乐(并不)的学术生涯。加油!
大家好,我是不长胖,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专注医学教育和信息传播,欢迎关注点赞留言互动,感谢阅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怎么选研究生导师,一位导师54岁,研究所主任,兼两所高校的硕导,另一位40岁刚带硕士两年,怎么选择?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