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这一战清朝确实败的极惨,说全军覆没并不为过,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部队。后果也非常严重,原定西北两路合围被彻底突破,清朝经营多年才取得的绝对优势几乎丧失。可以算做清朝中期军事上最惨痛的失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次惨败清军的京营八旗也损失惨重,那是清朝最精锐的武力。
战争背景——反复的准格尔康熙年间,噶尔丹东征,康熙连续三次御驾亲征终于平定,葛尔丹被杀。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侵入准格尔,并且挑动罗卜藏丹津反叛,罗卜藏丹津被年羹尧平定。继位不久的雍正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划定边界。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暴毙,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开始着手训练火器兵“包沁”,并于1728年再次叛乱。1729年10月雍正发兵西北两路围剿葛尔丹,1730年策零请擒罗卜藏丹增议和,雍正决定暂缓进兵,中缓兵之计。1730年秋,完成集结的策零再次进攻清朝,战争一触即发。
1731年4月,北路军统帅靖边大将军富尔丹上表言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为进军咽喉,请筑城屯军,雍正诏准。同年5月,富尔丹移兵科布多。与此同时策零权衡西北两路对手,觉得北路军兵力稍弱,起兵北上。
军力对比——暗含杀机的对手准格尔部:由策零亲自带领,将领涵盖准格尔部几乎所有精锐。
骑兵:24000名
炮兵:1000名
步兵:4000名
火器兵:1000名
总兵力3万,以骑兵为主,野战能力强悍,但缺乏工程器械,虽然炮兵的火炮较先进,但数量稀少,攻城能力很差。
清军:富尔丹亲自率队,顷承郡王锡保随军掌振武将军印、副将巴赛、查弼纳,前锋将军丁寿、副统领塔尔岱。云集各地将领数十名,可以说人才济济。
京营八旗兵:6000人(可以说在雍正朝京营八旗是单兵素质最好,装备最强的部队,所有兵员都是满洲和蒙古八旗中精选而来,前锋营的鸟枪配置率一度达到一半以上)。
车骑营:9000人(岳钟琪所创战车部队,每车宽两尺,长五尺,由五名士兵操作,是一种多功能部队,可以运粮,可以结阵防守,也可以阻挡骑兵冲击)。
奉天等地各驻军抽调部队:8800人(这部分兵员比较杂,有黑龙江达斡尔等部猎手出身的鸟枪兵精锐2000人,也有奉天的满洲骑兵,还有土默特等部的蒙古骑兵,还有宁夏的驻地步兵)。
总兵力23800人,部队构成非常庞杂,肯定存在令出多门的问题,而且主将是公爵,却由郡王掌将军印,本身就是重大问题。但优势也很明显,还有西路军配合,并且可以据城而守,只要不贪功冒进就问题不大。
战前准备——简单的烟雾弹策零命令一万部队据河上游驻扎,剩下两万主力在河边的博克托岭埋伏,又让心腹塔苏尔海丹巴故意被清军抓住。此人供述策零虽然发兵3万,但与妹夫不和,所以实际兵力只有两万,而且已经分兵,其主力驻扎在博克托岭。
让人诧异的是久经沙场的富尔丹居然相信了,他决定率军主动出击,以宁夏兵将领素图和戴豪率4000兵为先锋,以前锋统领丁寿率本部为第一队,以土默特部马尔萨率本部为第二队,富尔丹本人率主力跟进,直扑博克托岭,想一举歼灭准格尔部主力。
战争经过——单纯的各个击破六月初九:丁寿所部第一队抓获准噶尔巡逻兵,其称此地距离准噶尔部前锋部队不足三日路程,该前锋部队不足千人,尚未扎营。富尔丹令丁寿急行军,丁寿部连赶路数日,一无所获。
六月十七日:清军再次抓获巡逻兵,称2000人的准格尔部队驻扎博克托岭,富尔丹又令先锋素图部直扑过去,同时富尔丹将大营驻扎在和通泊附近。
六月十八日:丁寿部遇准格尔兵,斩敌400,其余均翻山逃窜。富尔丹坚定了博克托岭有小股敌军的信心,带领主力开始急行军。
六月十九日:富尔丹率主力与前锋部队汇合,开始向博克托岭进军。
六月二十日:清军进入博克托岭,伏兵四起,以骑兵居高临下向清军反复冲击。富尔丹亲自组织反击,奈何仰攻难进,豪无战果。这时的富尔丹才恢复了几分宿将本色,判断再不突围非常可能本全歼,于是下令突围。
六月二十一日:策零发觉清军突围意图,猛攻清军两翼,富尔丹将主力一分为二分别支援,但天降大雨冰雹,救援未果。
六月二十二日:东翼觉罗海兰突出重围,丁寿、素图两名将领自杀;西翼主将塔尔岱苦苦支撑,富尔丹于是命令最精锐的达斡尔鸟枪兵支援,结果鸟枪兵刚一接敌就溃散,西翼部队覆没,塔尔岱仅以身免,马尔齐自杀。
六月二十三日:富尔丹率清军残余主力突围,回到和通泊大营,策零趁其立足未稳,包围大营。蒙古科尔沁部骑兵陷在大营外,作为主力的土默特部骑兵回军救援,这时其余清军见土默特部大旗居然在敌军中,错认主力已被包围,纷纷溃散。
六月二十四日:清军将领永国、觉罗海兰、岱豪自杀,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战死。主将富尔丹混在乱兵中突围成功,准格尔部一路追击到河边收兵。
七月初一:残余清军退回科布多城,仅余2000人,副统领塔尔岱也身受重伤,几乎不治。
战役总结——自古知兵非好战这场战役的第一责任人无疑是主将富尔丹,他一错再错,终于将清军全部葬送在阿尔泰山边。从军力到军队结构没有一样占优势,他就敢相信一个俘虏的话主动出击;从地形到天气没有一样明确,他就敢主动和前锋部队汇合,终于把清军送进了包围圈。
这样也就罢了,发现中伏后不赶紧突围,心存侥幸的仰攻山头,把宝贵的战马消耗了近5层,这时候再想突围已经千难万难。最后就是建在和通泊的大营,居然依湖而建,准格尔包围大营的时候只需要两面就行,营内清军突围就是在用添柴战术送人头。这么多问题汇集到一起,全军覆没一点都不意外。
这一系列错误的源头其实只有一个,富尔丹被一个贪字迷惑,因贪功而好战,因好战而求战,终于不可收拾。
二,和通泊之战 阵亡 名单
我们知道大清一向是欺软怕硬的主,在跟明军交锋时那是以一当十,无往不胜。在和李自成过招的时候,也是砍瓜切菜一般,如入无人之境。在扬州、在嘉定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八旗子弟个个奋勇当先,神兵天降一般;可这些军队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就是俗话说的见神敬见鬼弄。
跟俄国人打如此,跟英法打也如此,跟八国联军打跟日本打同样战无不败。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但大清也不是绝对的内战内行,有一次在内战中也遭遇过惨败,全军覆灭,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和通泊之战。1644年,多尔衮带着十万清军进京,满清取代了明朝成为中国新一代统治者。
与此同时,中国西北的准格尔部羽翼也渐渐丰满,悄悄崛起,在头领噶尔丹的带领下国力蒸蒸日上,生机勃勃,
在17世纪末期,雄心勃勃的噶尔丹已经不满足于蒙古草原那一片天空,他要重现先人辉煌、重建千秋伟业。噶尔丹带兵东进,壮志未酬,死在东征的路上。噶尔丹的接班人的准噶尔汗策也是个有仇必报的好汉,他厉兵秣马,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悄悄向东发展。
眼看着准格尔地盘滚雪球似的不停扩展,康熙心里毛了,怕这个噶尔丹成了气候,威胁到满清江山。于是康熙爷发威御驾亲征,但几次都收效甚微,都没有把噶尔丹打服了。而且噶尔丹精通游击战的16字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康熙气得嗷嗷叫,干瞪眼。满清一直想剪除这个心头大患,但一直力不从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1731年(雍正九年)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探马来报,准格尔内部分裂,早就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大清趁着这个机会,派出七万雄兵杀向准格尔。
可是,这场精心准备的战争竟然以惨败结束。准格尔虽然地广人少,兵力不足,但游牧民族个个彪悍无比,身强力壮。而且蒙古人的兵器早已今非昔比,都已经鸟枪换炮,而且还是俄罗斯、欧洲那边的大威力火炮。虽然还有一部分是山寨的,但比起大清的武器,不知道先进了多少,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清兵这次讨伐准格尔的统帅叫傅尔丹,这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将军,快到准格尔的时候,他担心自己孤军深入有去无回,兵分两路进攻,并特意留下一部分人马接应,然后带领主力安营扎寨,派先头部队先去探听虚实。
因为当时雍正发兵的时候,是根据情报准格尔内部因为接班人问题起了内讧,雍正才下令乘人之危攻打准格尔。但傅尔丹对此消息始终半信半疑,所以傅尔丹要先落实一下。
6月18日,清军先头部队赶到,到准格尔以后才发现人家严阵以待,根本就没有什么内讧,雍正爷想乘人之危却被人家挖坑。
当傅尔丹发觉有诈的时候,赶紧命令撤兵,可是已经为时已晚。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首当其冲的是清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几千黑龙江八旗军,八旗军的先头部队遭到了准噶尔部队的新式火炮迎头痛击。八旗军不知所措,四散奔逃。
清军精锐被打散,准格尔士兵就像像狼群追杀羊群一样捕杀溃败的清军。为了整合溃散的士兵,傅尔丹派人向准格尔提出停战,谁知道准格尔那边竟然同意了,因为几天的激战,准格尔部队也需要修整补充。
6.23日,得到修整补充的准格尔部队向西山梁上的清军发起总攻,重整旗鼓的准噶尔军队,潮水般涌来。清军的反击被准格尔的火炮压制,再加上准格尔军中大量的火枪, 西山梁的清军也被迅速击溃。
傅尔丹13000大军,此刻只剩下压阵的主帅和4000八旗兵了。清兵居高临下,艰难地抵御着准格尔军人的进攻,但防守已经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武器已经用尽,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减少伤亡,让更多的人全身而退。
6月25日,主帅傅尔丹在拂晓前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撤退事宜。此后,清军两拨人马两边掩护,一拨人前方杀出一条血路,保护这着军粮辎重向外突围。
走?哪里走?准格尔军吼声震天,杀声四起,三万大军四面八方杀来。
在数倍于自己的准格尔虎狼兵面前,清军官兵成了惶恐不安的羔羊,持枪的手瑟瑟发抖,说不清是几天没有吃饭的缘故,还是无边的恐惧。
总之,从士兵到将军全都失去了斗志,谁都恨爹妈少给了自己一条腿,谁都嫌自己跑得慢。
战马跑着跑着就栽倒了,士兵摔落马下,但后面的战马和很快从栽倒的战马和士兵身上踏过。最后阵亡的士兵至少有三成的士兵是败退途中被践踏而死,各种形状,惨不忍睹。
6月28日,清军溃退到达哈尔哈纳河,这时候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丢盔卸甲,往山林里藏匿。这时追兵赶到,又是一阵捕杀。一个时辰后,清兵除了个别残兵保护主帅逃生,其余悉数被杀害,无一活口。
不可一世的清军就这样在和通泊之战中全军覆灭,清军在此战中损兵折将近万人,清军军官14人丧生,仅主帅傅尔丹等4名将军生还。傅尔丹主帅败退京城带来的消息让雍正震惊,他急忙下令封锁消息,但不久后,清军惨败的消息还是通过小道途径传开。
和通泊一战把满清军队打怕了,雍正爷再也不敢提准格尔,全军官兵都得了恐准症。
痛定思痛,和通泊一战也让清军意识到兵器落后,他们根据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兵器开始改进,也算是没有白白挨打。
三,和通泊惨败
和通泊之战,是清朝统一蒙古各部时遭遇的最大失败。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六月,清朝和准格尔军队在外蒙古科布多的和通泊会战。清军主力被歼,阵亡和被俘官兵共7226人,仅剩2000残兵败将逃回。清军统帅为傅尔丹,副都统以上的将领共18员,最后仅剩4人逃回,1人投降准格尔,其余13人战死或自杀。
和通泊之战后,准格尔汗国处于鼎盛状态,和清朝处于战略相持状态。
1735年,雍正不得已和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规定以漠北杭爱山为界,划定疆域。一直到后来的乾隆皇帝时,准格尔汗国发生内讧,清朝和哈萨克汗国一起夹攻准格尔汗国,才将其灭亡。
1,雍正时期的中亚局势。在清朝雍正时期,中亚有四个大国在角力,分别是沙俄、清朝、准格尔汗国、哈萨克汗国。
沙俄的彼得大帝刚刚去世不久,俄国的势力不断上升,引进并学习西欧最先进的火炮技术。
雍正时期的清朝,还在天国之朝的美梦之中,火炮还是100多年前的红衣大炮。
1525年,卫拉特与哈萨克之间的两百年战争爆发。
开始时,哈萨克汗国处于劣势。
1727年,准格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即位。策零注重引进俄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用俄国的轻型野战火炮,组建了1000人的火炮部队“包沁”,并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火绳枪。
准格尔汗国地广人稀,策零引进的是轻型野战火炮,可以用骆驼运输,缺乏攻城的大炮。在与清朝的攻城战中,准格尔汗国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但在野战之中,准格尔汗国的火力,相对于盲目自大的满清八旗,具有极大优势。
2,和通泊之战的清军损失。清军共损失7226人。
其中北京八旗损失4583人,占了损失人数的大部分,全部是满清八旗的精锐。也表明了北京八旗在这场战役中奋勇作战,表现突出。
其次是右卫损失了1093人,也是满清的精锐部队。
此时战役,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黑龙江的索伦军,本来号称精锐的索伦军,首先溃败,简直是狼狈逃窜,让清军陷入了准格尔军队的包围之中。
黑龙江索伦军,此次战役出动了1000人,只损失了84人,说明在一开战时,索伦就溃逃了,让其他清军陷入极为不利的窘境。
3,和通泊之战的的经过。雍正安排了北路军2万多人,由傅尔丹统帅,驻扎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西路军1.2万人,由岳钟琪统帅,驻扎在吐鲁番附近。
早在雍正八年(1730年)底,清军的西路军就在科舍图之败中损失惨重,阵亡失踪官兵3243名,骆驼损失14177头,完全丧失了长途袭击能力。
噶尔丹策零认为当时主要的危险是北路清军,带领了准格尔汗国一半的军队3万多人来到阿尔泰山,布下埋伏。
傅尔丹有1720年击败准格尔的经历,轻敌冒进,导致大败。
清军北路虽然有2万多人,但分兵守护科布多基地,还分出一部分军队守卫粮道,真正投往前线的兵力只有1万人。
傅尔丹先是打了几个小胜仗,从准格尔俘虏那里得到虚假情报,误认为准格尔军只有几千人。
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清军到达博克图岭,苏图、海兰、岱豪、舒楞格的京旗1000人先锋,首先遇到准格尔军队,在准格尔的强大火力下,兵败如山倒。
傅尔丹派丁寿领兵2000救援前锋,并击退准格尔。
六月二十日,清军夺取了附近的北山和西山,傅尔丹已经感觉到准格尔的军队绝对不止数千人。
六月二十一日,傅尔丹下令大军撤退到和通泊,丁寿断后。
丁寿一军被准格尔军包围,全军覆没。
傅尔丹以归化城蒙古兵守西山梁,黑龙江兵守东山梁,以护卫大营。西山梁发生激战,而东山梁的索伦军溃逃。大营被围,只有傅尔丹和2000人逃出包围圈。
傅尔丹大军陷入重围之时,后方的陈泰等人还有1万多军队,不但不来救援,还带兵东窜。
和通泊的清军只能一败涂地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四,和通泊战争
和通泊之战,时间清雍正九年(1731年)五至六月,参战双方:清国(最高领导人雍正) 准噶尔汗国(卫拉特蒙古的一支,最高领导人噶尔丹策零)
就在大清“紫气东来”之时,在西北部四卫拉特中绰罗斯准噶尔部也逐渐强盛起来,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征战不断开疆拓土,最终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于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个汗国,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游牧民族对自己国土掌控能力很差,一是他们人少,二是政治体质原因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去控制,三是没办法管,游牧民族不比农耕民族,所以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多半是后人瞎扯出来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之间,喀尔喀蒙古发生内乱,噶尔丹趁势东进意图将喀尔喀三部置于准噶尔统治之下。然后就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历史事件:三征准噶尔,战争结果: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列入实际统治范围,噶尔丹自杀!
噶尔丹败亡之后另一个人出头了,他就是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是带领部众归顺的噶尔丹,然后策妄阿拉布坦同志被康熙的弹衣炮弹击倒了,背叛了噶尔丹,在噶尔丹率军迎战康熙军队之时占领了准噶尔汉国领土,其后更是与康熙合作大败噶尔丹,最神奇的是这个货最后又反叛了康熙,然后又成立个准噶尔汉国😒😒😒(该说他啥好)策妄阿拉布坦死后由他的儿子策零继位。
而我们的另一位主角“四爷”在历经磨难之后也登上了皇位,两个人继续相爱相杀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和通泊之战。
准噶尔部被“三征”之后元气大伤,默默在暗中舔舐伤口,这段时间是准噶尔部与清朝难得的蜜月期,但好戏不长,数年过去逐渐壮大起来的准噶尔部又无法避免与清朝发生了冲突!
这个时候我们的四爷也终于快要擦干净他爹留给他的脏屁股了!话说要不是雍正继位清朝能撑过一百年都算祖坟冒烟了!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就该新准噶尔汉国了!可是谁都没想到一个人口将近亿万国土超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度居然会输给一个只有二十万帐(接近六十万人)的小部落!而且是血输!那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准噶尔汉国又是如何打赢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国家了!它就是从清朝至今与中华相爱相杀的俄罗斯!在康熙时期就送给了俄罗斯百万公里的土地以换来对准噶尔汉战事的帮助,然后在雍正时期更是邪乎了!。1728年签订《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条约,送给女皇大量的土地。“不仅使中国在边境上割让有利之地带,且从未属于俄者,亦获而领有之。罗斯声称“条约对俄罗斯“极其有利”,
萨瓦对雍正这个慷慨的献地者高兴的说,你是俄罗斯人民的好儿子。说雍正是俄罗斯女皇的好儿子。雍正还不限制修教堂,不限制中国人信基督。以此讨好俄罗斯人。
某种意义上今天哈尔滨的俄罗斯建筑都是这对父子的锅!
为什么要提俄罗斯呢?我只是想告诉你在康熙时期就是近代史了!已经不是冷冰器的时代了!热兵器快速的淘汰了冷兵器和抱着冷兵器不放的国度!
准噶尔部的逆袭
1677年-1678年,噶尔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更新准军的兵器装备,并大量使用火器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加之准噶尔境内本就富有铜、铁、硝石和硫磺等资源,在中亚与西域穆斯林的指点下,很快拥有了自制枪支、火药、铅弹的能力。所以康熙皇帝时的清军,就需要面对一支大量装备火绳枪的准噶尔军队。他们在交战时,往往先用火枪射击,然后再发射弓箭,最后才上前肉搏。最重要的是准噶尔部有一些俄国士兵俘虏!其中一个名叫约翰古斯塔夫列纳特的瑞典炮兵准尉,他为准噶尔大汗效命了14年,他给准葛尔创建了一只新式欧洲炮兵队!而清朝对此一无所知!!!!!!
反观清朝这边,仍是明末那点东西
!最终傅尔丹轻敌大意中了准噶尔的诱敌深入之计,面对这种由欧洲大炮、各型重型火枪与蒙古弓组成的火力网,东部的各蒙古部落兵们纷纷溃逃。他们的将领也只能选择自我了断。
只有少量的八旗军得以逃离被歼灭的噩运
和通泊之战,就在清军的惨败中落幕。清军在此战中阵亡和俘官兵达6923人,另有303人在溃逃时阵亡或被俘,总计损失7226人。
最终和通泊之战以清军的惨败落幕!而雍正再也没机会去征服准噶尔了!四年之后他就死了!
失败让人学会反思自己,大败的清军开始系统的模仿和引进准噶尔的火炮技术,而这也是清政府最后一次武器升级,他们将继续使用这些武器迎战国内 国外的野心家,直到1840年!
五,和通泊地理位置
准噶尔汗国是明末时期厄鲁特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到清朝初年在台吉噶尔丹打败了和硕特部,称霸厄鲁特蒙古,自封大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在统一厄鲁特蒙古之后噶尔丹便挥师东进,意欲吞并漠北蒙古,复制成吉思汗的霸业。
但是当时的漠北蒙古一直视厄鲁特蒙古为异族,不把厄鲁特蒙古看作是真正的蒙古人,而面对噶尔丹的入侵,漠北蒙古宁可投降清帝国也不愿臣服于噶尔丹。
清廷在得知漠北蒙古归降后非常高兴,立即出兵漠北并于乌兰布统击败了正欲南下的噶尔丹,打消了噶尔丹南下进攻中原的念头。
六年后清军又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重创噶尔丹,经过此番惨败,噶尔丹一蹶不振,在清军的追击下自杀身亡。
不过噶尔丹的死并没有解除清廷的西北边患,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大汗,仍然试图与清廷争夺天下。
在整个康熙年间,清帝国和准噶尔帝国围绕着西藏展开了角逐,虽然清军最终占领了西藏,但准噶尔汗国依然是占据着整个西域。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暴毙,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眼瞅着准噶尔新主上台,刚继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坐不住了,他想趁准噶尔汗位交接的动荡之机一举消灭这个宿敌。
1729年雍正帝决定分兵南北两路攻打准噶尔,北路军以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从外蒙古越阿尔泰山攻击准噶尔腹地。南路军则以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从甘肃出巴里坤牵制准噶尔军。
(清廷两路大军进攻噶尔丹)
作为本次行动的主力,傅尔丹的北路军共计有2.5万人,其中来自京师、盛京、宁夏等地的八旗精锐有6000人,来自直隶、山西等地绿营兵有9000人,索伦兵和蒙古土默特、察哈尔等部骑兵共计8800人。
说实话2.5万人真心不多,正面硬钢准军占不到任何优势。可是西北远离内地,粮草转运艰难,清军难以继续增兵,傅尔丹手上只有这点人可用。
傅尔丹曾经考虑过偷袭准噶尔大本营,不过准噶尔人也不傻,在准军探子的严密监视下,清军的一举一动都被窥探无疑,偷袭计划根本无法实施。
(准噶尔军的装备受奥斯曼帝国影响,武器装备方面皆优于清军)
经过研判,傅尔丹决定还是继续执行自康熙以来的蚕食战略,鉴于准军缺乏攻城的重炮,清军在清准边界不断筑城推进,进而步步蚕食准噶尔汗国领地。
清军的蚕食战略确实让准噶人头疼不已,对此噶尔丹策零打算演一场戏,把清军从城里引出来,在高山峡谷中打一场伏击战,彻底解除清廷在北面对自己的威胁。
1731年噶尔丹策零散布假消息,宣称准军将倾兵三万劫掠清军牧场,而当时准军刚刚与清军在哈密和青海爆发激战,傅尔丹认为准军主力并不在自己这里,所谓的三万大军只是虚张声势,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歼敌于野外。
此次出击傅尔丹共调集一万人,基本上都是八旗兵、索伦兵和蒙古各部骑兵,绿营则留守看家。
傅尔丹任命素图、岱豪为前锋,领3000人先行,定寿和马尔萨领2000人紧随其后,自己率主力断后。
(清军行动示意图)
清军在出发后的头几天并没有发现任何准军踪迹,直到大军出发后第八天才捕获了一名准军士兵,得知在不远之处的博克托岭一带有2000准军驻守。
傅尔丹听闻此消息大喜,不经确认便下令先锋部队急速前进,妄图一口吃掉这支准军。
次日上午,清军先锋部队果然在库列图岭遇到了一小股准军,清军立即发起进攻,斩敌400余人,取得首胜。
拿下开门红的傅尔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没有必要再过于小心翼翼,于是命令前锋部队暂停搜寻侦查,等待与大部队会合一起行动。
傅尔丹撤回先锋部队的做法极为危险,没有先锋打头阵,清军对前方的情况将一无所知,很容易被人包饺子。
等到大军出发后的第十五天,一脸无辜的清军终于来到了博克托岭,正当清军准备翻越博克托岭时,早已埋伏在此的2万准军如海啸般冲了出来对清军展开了围杀。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清军并没有立即崩溃,傅尔丹很快便稳定情绪,指挥军队向西面高地冲锋,试图占领一个制高点。
但准军也很快看透了清军的想法,依仗着优势兵力击退了清军的冲锋,傅尔丹只得下令分兵五路突围。
在整个的突围期间,被清廷寄予厚望的新满洲索伦兵表现极差,战斗意志极为脆弱,降者如云,而清军内的蒙古兵也大量投降,只剩下满洲兵独自奋战,在经过惨烈的厮杀后只有三路队伍冲出重围。
三路清军突围后一直向大本营科布多城撤退,但准军一路紧追不舍,清军一时甩不掉准军,傅尔丹于是决定退守和通泊湖。
(和通泊湖位于阿尔泰山东侧,比邻今天中国边境)
按照傅尔丹的想法,清军背靠和通泊湖是非常安全的,在大湖的保护之下准军无法从背后偷袭清军。
但问题是清军背靠大湖也等于彻底堵死了自己的一条退路,原本准军需要四面包围清军,现在只需要三面包围就够了,真不知道傅尔丹是咋想的。
最后双方就在和通泊湖展开了决战,大部分清军战死,只有傅尔丹领着2000多人逃回了科布多城。
“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军被俘和阵亡7000多人,仅京师八旗就阵亡4583人,阵亡的高级将领中甚至有两个公爵,分别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巴赛和鳌拜的孙子一等超武公达福。
此战的失败迫使雍正与准噶尔汗国议和,双方约定以阿尔泰山为界,直到乾隆二十二年清廷才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