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楚国疆域这么大,而且盛产铜矿(铸造武器),为什么最后没统一天下?

二毛 170

战国时楚国疆域这么大,而且盛产铜矿(铸造武器),为什么最后没统一天下?

一,战国时楚国疆域这么大,而且盛产铜矿(铸造武器),为什么最后没统一天下?

长江以南大都是楚国疆域,楚国虽大,但制度落后和变法失败让楚国没有成为超越秦的强国!


楚国虽然盛产铜矿,能够铸造大量兵器,但兵器也得人来用,士兵还得有好的将领指挥。君主贤明,群臣拥护,诸多条件在一起才能一统天下

而楚国根本不具备这些特征,导致楚国没能统一天下,走向灭亡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吴起变法失败,楚国体制落后

众所周知,秦国的强大始于商鞅变法。在秦穆公的鼎力支持下,商鞅的新政得以在全国实施,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发展,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最终拥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楚国吴起也实施了变法,可施行过程中阻碍重重,最终失败,吴起也因为触动了楚国世族大家的利益而被杀。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因为变法越来越强大,楚国则体制落后,和秦国的差距愈加明显。

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和国家政策支持,在战国争霸中,迟早会被吞并。

楚国内斗严重,君臣离心

除了楚庄王,楚国也没有什么有名的君主。楚国世族力量也非常强大,常常无视国君的存在。久而久之,君臣离心,国家凝聚力不足。臣子之间的内斗也及其严重,屈原就是被他们不断排挤才投江自尽。一首《离骚》,上千年间传递着他的不甘。

楚国君主昏庸,世族势力和臣子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他们的存在就是楚国的蛀虫,使原本就落后的楚国日益衰弱。

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一落千丈

如果说变法不彻底是楚国衰弱的根本原因,那么楚怀王的一系列行为,则对楚国的灭亡起到了直接的加速作用。

楚怀王执政前期并不昏庸,国家富裕,本人也励精图治,启用了屈原等有能力的大臣。可后来楚国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在丹阳、蓝田均败于秦军,国土大面积丢失。楚国直接走向了衰弱。楚怀王不听屈原等人劝告,执意去见秦昭襄王,最终被囚禁至死。虽然他晚年表现出了帝王应有的气节,但终究无法弥补战略失误所带来的巨大后果

苏秦曾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说明楚国是有机会歼灭六国的。在战国激励环境的竞争中,楚国没有走向正确的发张道路,最终灭亡。是楚人的遗憾,也是历史规律的体现。

《战国策》说,“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公元前689年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楚国强大起来的时候,先后灭了邓,申、息、随、越等国;楚是如何得到铜矿的?……控制拥有丰富铜矿资源的铜绿山,成为楚国的首要目标。两次伐随,都以楚军失败告终。年迈的楚武王率领大军踏上第三次伐随的征途,行走到汉水东岸之后,楚武王心脏病突发,令尹为了不让部队士气下降,不让部下发丧。在孜孜不倦、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楚国最终战胜随国,将铜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青铜的力量,最终推动楚国成长为一个席卷江汉的强国。

楚国的地形,相比而言地理位置最佳,与寒冷干旱的北方相比,江汉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壤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天赐的“天府之国”。《三国演义》对江汉地区做过类似的论述:“与巴蜀相连则顺江而下,江东岌岌可危。与江东相连,则据守三峡,足可控制巴蜀又凭借长江汉水之险,堪与北方对峙。”春秋中期,楚国南进的目标扩大百越,到了楚威王当政时楚国成功向东进一步发展灭掉了越国彻底将江东据为己有,并逐渐经营为楚国的战略大后方。从战略上讲,只要楚国西面防着巴蜀,江东便可安稳一方。三国东吴,称霸东南,北拒曹魏,西挡蜀汉三分天下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讨论战国尚武精神,马上就会想到秦国,事实楚国也是好勇的,楚国偏出南方一隅,由于长期生活在彪悍的少数民族之间楚人的尚武精神远远高于中原。楚立国之初,可谓群蛮环绕。北有申,吕、邓、随、唐、陈等中原国家,南有越、濮、罗子国等南蛮国家侵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蛮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楚武王初立,民饥兵兵弱,复为所寇”。《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之民,不服周,重征战”。《左传》中有一段关于楚王的话是这样讲的:“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大概意思是如果某位楚王在任期间,有三年没有打仗的话那么他死后是进不了楚国的宗庙的。春秋时期楚国有16位国君,其中13位国君先后领兵亲征过,其他三个没有领兵出征的国君,要么是早夭,要么是体弱多病。除了这些《帝王世纪》《史记》等都有记载楚国的尚武精神……

那么,有人会说,楚国地理好,武器精良,在加上他们尚武,为什么还是统一不了天下?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楚国的政治黑暗,经济落后,先不说楚国失去多少土地,就楚国政治来看,楚国贵族非常强大,内耗严重,他们排济忠良如吴起,屈原等这些能人志士,在楚国根本得不到重用。楚国的改革不彻底,没能出现秦国那种国势蒸蒸日上的政治气象。经济吗?楚国虽疆域辽阔,但长江中下游地区,遍布湖泽,湖泊湿气瘴气很重,很不适合居住。在宋元前时期江汉平原一直处于湖沼状态,先秦文献称其为“云梦泽”,而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的,所以楚国的国土大,但真正能利用起来的没有多少,要知道土地和水利才是粮食产量高的关键因素,有了土地和水利,就有了农业生产的空间,才有粮食,才能养活人,因此珠宝,金银、玉器这些奢侈品,都无一能超过土地价值,所以古代君王都看重农业。

人口:在宋朝前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或人口的中心是黄河流域也就是关中地区。战争打的是什么?武器,土地(粮食)、人口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秦国能统一天下,不单单是商鞅变法,而是夺取了关中巴蜀地区,秦国先后也损失了很多兵马,但用不了多久就恢复元气,其它六国没有这个能力。楚国虽大,但综合国力还是比不过秦国,如人口是比不上秦国的。

战略:楚国虽好战,但战略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如同无头的苍蝇乱打一通,楚国北进中原受阻后又向东扩展势力,虽有胜负,但楚国争霸道路一直不顺,真的很悲催,北面晋,齐、东面的吴国都曾让楚国吃尽了苦头。可最有战略地缘潜力更大的巴蜀,楚国始终不屑一顾,没有放在心上。秦国就是夺取了巴蜀才富国强兵。秦国征服巴蜀的好处,一,得到了巴蜀的耕地和人口;二,是占据长江上游的地缘优势对楚国形成侧翼包围。当然,我这有点事后诸葛亮,不过对于楚国来说,未占巴蜀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人才:战国时,楚国因内耗不断使得人才大量外流,这也是为什么楚国没有几个像样的军事人才主要原因。楚国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仅次于魏国。楚国曾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将领和战略家,比如范蠡,伍子胥、李斯等;伍子胥治国之才,伍氏被楚贵灭族,伍子胥侥幸逃脱,逃到吴国后,使得吴国迅速强大;楚国难得军事奇才―范蠡,博学多才,当时楚国的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后帮助越国灭吴。师从荀子的楚人李斯,被推荐给楚国春申君遭拒,后李斯入秦,献灭六国之策。那么,楚国难道没有人才吗?当然有,可来楚国的人才都没有好下场,如吴起,张仪、惠施等,他们有的不是遭侮辱就是排挤,甚至被杀。有进取心的人才,楚国都会排挤,以至于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楚材秦用”的现象,最终苟延残喘兵败灭国。

楚国祖先往南边发现,实际上经过非常艰苦的筚路蓝缕阶段,究其原因在于南边气候适宜植被生长,多被原始森林包围,人口也相应的稀少。所以,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有效领土并不多,能够产生的人力、物力都有限,很难获得与国土面积成正比的国家力量。

此外,楚国国君素质也并没有比其他国家高,反而出现了老国王被秦国戏耍而死于外的惨剧。

综合来看,楚国物力并不超出其他国家很多——没有产生决定性的优势,人力亦是如此,所以即使楚国铜矿众多,也只是一种不能决定未来的单种资源丰富而已,远没有达到统一六国的程度。

因为楚国统治都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只是偏安一隅,安心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第一,楚国虽拥有方五千里,带甲百万,但它城市规模比较小,经济不如中原地区发达,经济实力在六国中当中是最弱的。也就是说,楚国是大而不强。

第二、楚国一直不安定,被中原诸侯敌视,不断的与中原诸侯进行着战争。比如晋文公时期的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国都,差点让楚国灭亡。到战国时期,经过中兴,元气有所恢复,但这时的楚国当政者没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统一战争,相反更像是投机者,哪个国家强就和它结盟,干了不少背信弃义的事,终究是一事无成。

第三、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使得国富民强,而因为楚国僵化的体制,每次的变法,都遭到旧贵族的阻挠,加上其继任者不重视,最后都是彻底失败。 比如公元前285年,吴起变法,仅仅5年时间,就使楚国的实力达到了最巅峰。但公元前281年,楚悼王死后,旧贵族们集体攻击吴起,吴起被杀,最后吴起变法失败。

所以,楚国当政者和贵族好奢华,浮夸之风盛行。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空有广阔的领土和人口,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最终自己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战国时楚国疆域这么大,而且盛产铜矿(铸造武器),为什么最后没统一天下?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