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战役中,饱受争议的莫德尔凭什么不到3个月升司令?(莫德尔的经典战役)

二毛 165

莫斯科战役中,饱受争议的莫德尔凭什么不到3个月升司令?

一,莫斯科战役中,饱受争议的莫德尔凭什么不到3个月升司令?

拼命三郎

以师长时战功胜军长

任军长时战功胜集团军司令

成为德军悍将

兵败莫斯科后

并未惊慌失措

秉承希魔旨意

竭力维持战场形势

形成有效支点

避免德军大溃败

重拾信心

为希魔助大力

于是火线上升任集团军司令

故,成为德军著名战将

凌远长著

二,莫德尔简介

1941年9月,苏德战争爆发3个月以来,苏联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惨痛代价,损失280多万兵力,大片国土沦丧。德国运用“闪击战术”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尤其是基辅战役的胜利,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德军各部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像第3装甲师的坦克只剩下个位数,急需休整。但德军统帅部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尽管将领们再次反对,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还是开始了。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就了莫德尔的个人辉煌。

莫斯科战役,第3装甲师不再担任“尖刀”。

其实,德军统帅部十分清楚部队面临的困难,中央集团军群还在进行基辅会战的“扫尾”和清剿,尤其是装备、物资弹药等没有到位,再加上几十万兵员的减员,德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但在他们看来,莫斯科战役必须进行,而且是越快越好。

首先,就在基辅会战之际,斯大林在莫斯科周围建立了两道新防线,将最后的预备队也用上了,集中了125万人的部队和近千辆坦克。不过,这些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并不完备,漏洞百出。也就是说,尽快进攻,就是不给对手太多的准备时间。

其次,乘胜追击,摧毁苏联抵抗的意志。苏军呆板的战术在德国“闪击”战面前,毫无招架之力,接连失败、士气低落。与不断胜利的德军相比,此时士气正旺, 应该乘势而为,迅速攻占莫斯科,彻底瓦解苏联军民的斗志,加快战役进程。

更严峻的是,参战官兵都穿着夏装。“巴巴罗萨计划”中,就没有考虑会在冬季解决苏联问题,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在巴尔干失利,以及基辅会战耽误了几个月。所以,留给进攻的时间不多,必须克服困难,尽快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击。

解决的方法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各部向斯摩棱斯克转进的同时,大量的装备和补给也开始满负荷的调运。几乎被打光的第3装甲师只有3天的休整时间,好在一批新的发动机及时运到,维修人员加班加点,坦克数量恢复到70多辆。

由于在基辅战役中,第3装甲师消耗过大,此次行动,莫德尔所部只能担任掩护任务。莫德尔不以为然,战役一开始,他依然将全师分成三个战斗群,向苏军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猛冲,苏军没有想到德军会这么快进攻,防线瞬间崩溃

德军取得“台风行动”第一阶段的胜利,莫德尔4个月从师长升为军长。

莫德尔的一个战斗群一天推进了136公里,创下二战单日进攻距离最远的记录。两周后,第3装甲师到达距莫斯科只有100多公里的位置。苏军再一次被打蒙,他们完全低估了德军持续作战的能力,甚至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容易。

“台风行动”第一阶段战役胜利结束,在布良斯克地区50万苏军放下武器。对于这样的胜利,德军上下格外看中,这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取得的大胜利,官兵们无不欢欣鼓舞。国内的媒体趁机大肆宣传,仿佛“战局已定,苏联完蛋了”。

10月底,为完成对莫斯科的最后一击,德军重新调整兵力。当然,更多的还是“论功行赏”一番,莫德尔以优异的表现,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照顾,晋升为上将,并担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职务,隶属第3集团军群。

从师长到军长,仅过了4个月。这样的提拔,在德军中引发了争论,莫德尔的粗鲁、爱骂人的毛病,再次成为人们反对他的主要原因。在胜利面前,他们并不看重他的战绩,或者说没有显示出他的实力。说白了,莫德尔的“人缘差”。

尽管非议很大,但莫德尔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暗暗较劲,一定要拿出实力,让他们“闭嘴”。可是,苏联的雨季来临,意味着严寒的冬天就快到了。一夜之间,苏联的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几乎寸步难行。

冰冷的秋雨除了将德军冻得瑟瑟发抖外,行军和后勤运输成了大问题,50万辆军车中有15万在泥沼里报废。尽管莫斯科已经近在咫尺,但攻击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越来越顽强,“保卫莫斯科”成为当时最响亮、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斯大林重新启用朱可夫,接管莫斯科的防务。此刻他手里有近250个师,又占尽了“严寒”的优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一方倾斜。而德军从最初的136个师,实际缩减至83个师,而且远离大后方,补给困难。

11月,苏联的秋雨过后,第一次寒潮袭来,气温就骤降到零度以下。穿着夏装的德军站在野外不停地跺脚取暖,坦克也不得不整夜空转,防止被冻住。到了12月份,气温达到零下40度,德军终于在距莫斯科17公里外停了下来。

苏联开始大反攻,莫德尔不到3个月从军长升为集团军司令。

莫德尔意识到,德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进攻了,“必须收缩防线”。他一面命令工兵对退路进行清障作业,一面开始遣返伤员,并在后方建立后勤支援点,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朱可夫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苏军在900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反击。

“喀秋莎”火箭炮发出怒吼的尖叫声,身穿大皮袄,脚蹬滑雪橇的苏军,高喊着“乌拉”口号,向德军阵地冲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下达了撤退命令,莫德尔带领第41摩托化军开始后撤,为加快速度,他命令丢到重装备,轻装撤退。

“兵败如山倒”,局面相当混乱,莫德尔不止一次担任“交通警察”,指挥撤退。当然,他有远见地建立防御阵地,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面命令殿后的部队埋设地雷,一面将沿途的村庄烧毁,目的就一个,让追击的苏军“也不好受”。

面对混乱的局面,莫德尔手提手枪,表情严肃,在他的叫骂声和呵斥中,第41摩托化军保持着有序撤退。不仅如此,他还组织小型装甲战斗群对苏军展开反冲锋,迟缓苏军的追击。10天后退160公里,站稳了脚跟。

尽管莫德尔只剩下不到一个团,但依然要求更多的燃料、弹药和增援部队,他要进行不断地反击。不夸张地说,他是当时整个东线唯一反对撤退的将军。他甚至责骂友军擅自撤退,将自己的部队置于危险之地。

1942年初,朱可夫调集了4个方面军,从两翼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合围,交汇点就是勒热夫。统帅部的要求是,“不计任何成本,保住勒热夫”。就在此时,当军长不到3个月的莫德尔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这下,再也没有异议了。

一是自撤退以来,莫德尔表现出良好的战斗素养,不慌不乱地指挥部队撤退;二是他一直反对撤退,这完全符合“某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第9集团军本就是个烂摊子,没人愿意接,也没人有能力接。也就是说,莫德尔是不二人选。

也正是“兵败莫斯科”,展现出了莫德尔善于防守的一面。他终于以能攻善守的实力,让先前对他有争议的人,彻底地“闭上了嘴”,也让他成为二战中最有能力的“防御专家”。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莫德尔指挥的战役

1942年1月中旬,随着原第9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大将因病辞职,刚刚担任军长(1941年10月21日由第3装甲师师长升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不过3个月的莫德尔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

为此,中央集团军群10几位资历比他深的将军赶到不平。性情耿直,时任第4集团军司令的屈布勒专门就此事向希特勒做了汇报,认为莫德尔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结果,1942年1月20日他改任在法国的第7军区司令。

那么,希特勒为何如此其中莫德尔呢?因为莫德尔所部在之前基辅战役和攻占奥廖尔的表现,因此升任军长。该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先后攻占沃洛科拉姆斯克、克林等地,前锋攻占了距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的亚赫罗马。

随着苏军开始的反攻,莫德尔所部利用积极利用当地地形,节节防御,使得苏军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30集团军进展缓慢,避免了德军第3和第4装甲集群在克林被合围的危险。之后,该军继续坚持在斯摩棱斯克以东地区,抵抗着苏军的进攻。

应该说,在当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希特勒升任莫德尔无形中让他有机会发挥自己防御大师的水准。很快在1942年1月的苏军冬季总攻中,苏军一开始将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9个师包围在勒热夫。然而在莫德尔指挥下,苏军非但没有消灭掉被合围的德军部队,还最终被莫德尔实施反攻损失了第29集团军大部。

四,莫尔德斯 德国

小雪微鉴:说起莫斯科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它的历史地位,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莫斯科战役中,著名的纳粹德军将领莫德尔,从一个小小的师长,成为战功赫赫的军长,被赋予上将军衔,在历史上,他可是一位在德军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个人,小雪带大家来了解这个人。

一天推进165公里,铸造了德军单日推进苏联里程的最远距离

二战欧洲战场上,德军以闪击战突袭苏联,在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希特勒的计划是,以短短两个月时间占领苏联,如果战争出现变数,那德军将面临诸多麻烦。

在基辅战役以后,不可一世的德军部队,在摩托化步兵师和装甲集群的钢铁洪流中,苏联没有一点还手的余地,尤其是面对溃散的苏联军队,德国对其在苏联可以短时间结束战争信誓旦旦。

1941年9月,随着德国对苏联的入侵,苏联已经损失了200多万部队,节节败退,让斯大林大失所望,他召回了远在远东的朱可夫等大将和200多个坦克师群,誓死保卫莫斯科。

当时身为德军师长的莫德尔在短短几个月内,由于在一天时间,向苏联推进165公里的战线,从一个师长短短时间就晋升为军长,并且,他的部队,在面对苏联红军抵抗时,表现出的斗志让很多人觉得,这个部队是钢铁之师。

晋升上将,却因为寒冬出现大溃败,被迫撤离

这个在短短时间就连升多级的莫德尔上将,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喜欢骂人的土豹子,就跟我们八路军中没有受过教育的泥腿子一样,不过这个人,脾气、待人处事等等方面都不好,在军中的声望并不高,所以饱受争议。

1941年10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屯守250多万人,建立两层封锁线,并且进行了大阅兵,希望可以与莫斯科共存亡。

莫斯科会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被奉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仅靠着苏联红军舍我其谁的军人气概,赢得战争最大的原因,有二。

  • 朱可夫上将被重新启用,他率领200多万人赶来驰援,决心与德进行殊死较量

  • 当苏联进入10月,也就是气候变冷的时候,气候因素帮助了苏联,当时很多德国士兵都穿的夏装,冻死的德国士兵不计其数

因此,在莫斯科会战后,短短三个月,莫德尔升为集团军司令,不过,莫斯科会战以德军大败告终,在气候、士气、给养、装备等多种因素匮乏的情况下,德军开始撤退,苏联由此拉开反攻的序幕。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五,莫尔德斯战斗队形

小编、喜欢你发的文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莫斯科战役中,饱受争议的莫德尔凭什么不到3个月升司令?(莫德尔的经典战役)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