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莫斯科战役发起前,德军的隐患有哪些?)

二毛 313

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

一,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

关于第2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就是1941年的寒冬是不是导致德军无法攻下莫斯科的原因,是严寒挽救了苏联?

许多人认为寒冬严重的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但更多的人认为苏联的实力能够挺过这场战争,天气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过去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大多数都是从天气角度来入手直接探讨双方的利弊与得失,这方面的争论可谓是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台风战役期间德军和苏军的战争情况来看问题,就能得出很明显的答案。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行动代号为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从9月末10月初开始,随着寒冬的降临,德军越来越困难,严寒导致德军装甲部队彻底瘫痪,坦克装甲车难以发动,步枪无法击发,士兵缺乏御寒的装备。到11月12日,在强大寒流的影响下,本来是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突然骤降到了零下40多度,百万大军和上千辆坦克战车仿佛被全部冻住了。

有德军士兵形容这次严寒的恶劣程度:“野外的铁丝都冻得带有甜味,不信你用舌头舔一下”。到了11月13日,整个进攻莫斯科的战线上,德军有500多辆坦克的发动机被冻裂,抛锚无法开动。900多辆卡车因为缺乏防寒设备在突然降温中彻底报废,德军有9000余人被冻死冻伤人。到了12月5日的时候,因为天气的转寒以及苏军抵抗的增强,德军彻底失去成功的希望。

而在这个台风行动的前2~3周时间,天气还是较为晴朗的,这段时间内,德国和苏联的作战可以被用来推测如果天气质量良好战事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基辅战役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围战,总共70万苏军在这个口袋中被歼灭,但是事实上,德军在台风战役前两周内形成的维亚基马布良斯克包围圈,才是真正最大的包围圈。在台风战役开始的时候,德军和苏军的作战人数都是大约120万。而德国军队以两个装甲集群为主力,在头两周内就成功分割包围了苏军的多个重兵集团。在开战一周的时间内,苏军重兵集团就显现出被包围的迹象,在两周的时间内,整整85万的苏军就已经落入了德军部下的几个口袋。不仅如此,这些被围的苏军被截断了后勤,而且大多数都丧失了指挥以及士气,基本上已无力对德军形成大的威胁。可以说在台风行动发起的两周内,德国军队就已经决定性的击败了当面的同等数量的苏军,任何强大的有组织的单位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独立的弱小单位还能防守。

而构筑了如此巨大的包围圈,德军的伤亡又有多少呢?令人震惊的是按照一名瑞典军事学家的说法,德军在这场行动中的阵亡负伤以及失踪人数加起来仅有不到6万,考虑到这场战役的规模以及对苏军造成了80多万人的损失,这个数字是相当轻微的,两边的作战交换比达到一比十几。究其原因,1941年的德国军队比起苏联军队而言,无论是在训练水平,军人素养还是在战争指挥艺术方面都远远高出对手。尤其是在战争之初丧失了大量精锐的苏联军队,只能不断的抽调质量更次的补充兵进入,从而加剧了两边质量的差距。再加上德国军队对装甲兵团的熟练运用,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闪电战和迂回战术,对大而笨重的苏联军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由此可见,如果天气情况继续保持良好的话,即使苏联后期从远东调来,100多万援助部队,仍然不能改变战争的局势。德国中央集团军情在经历了台风行动的第一阶段之后,总损伤人数仅有大约6万,经过补充基本可以维持战力。而之所以两边的形式自第二阶段以后急转直下,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只能是天气原因了。

二,莫斯科战役影响

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客观上讲,德军过冬物资准备不足、泥泞道路影响、苏军多层次防御准备三大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当时的作战情况。

首先,德军并没做好在苏联过冬的准备。

在1月5日我写的一篇《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战场转折点在石油和钢铁之争?跑得快输得也快》里,提到了有三个人对莫斯科战役的战况比较清醒,其中德国经济战略委员会的负责人博尔贝特就是关键性人物,他主管德军的弹药生产供给,对前线供需情况掌握最详细。由于莫斯科战役打响的时候,东线作战打得太顺利了,德军统帅部已经着手压缩了军工生产计划,仍然在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部署,准备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苏德战争。

可是,当11月严寒气候和泥泞道路出现以后,德军急需过冬物资,虽然军工部门做了一些准备,但在运输和保障方面出现了拥堵,戈林又把重点放在空投装甲部队急需的作战物资上面,导致人员过冬的装备问题缺额太大,博尔贝特也因保障不力选择了自裁。

从这个层面讲,进入11月份后,德军士兵就缺乏过冬棉衣,装甲坦克缺乏防冻液,枪打不响装甲开不动是常有的事。这是巴巴罗萨计划考虑不周造成的。

其次,泥泞道路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经常有人提问,莫斯科战役时,德军为什么不砍伐道路旁边的树木取暖?实际上,类似这样的疑惑还有很多个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气候和泥泞道路的影响对苏德双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苏联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德军是远道而来属于异地作战,当然在过冬准备和耐寒方面没有苏军有经验。

从莫斯科战役作战进程看出,9月30日台风行动展开,到10月中旬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场包围战结束,德军一直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让德军出现重大伤亡的关键一个月却是在11月份。那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莫斯科的气候还没到最寒冷的时候,是什么原因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步伐呢?要害的问题就是德军的轮式车辆太多,泥泞的道路让德军寸步难行。

很多人主观地认为,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就是输在了气候因素影响上,如果没有遇到严寒,德军占有兵力和装甲上的优势,肯定会占领莫斯科。可是,难道进攻前的德军不知道冬季马上要到吗?实际上,德军是输在装甲运载方式上面,履带式车辆太少了。

提到轮式车辆太多这事,早在1940年12月18日德军统帅部下达第21号作战指令,要求三个集团军群作好进攻准备时,古德里安作为装甲部队的总协调人,他就发现了装甲坦克不足的问题,在当时德国军工部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仍然满足不了4个装甲集群的3500多辆坦克的需要,古德里安只好征用了2000多辆法国坦克凑数,而在进攻苏联的3500多辆装甲坦克里面,履带式坦克仅有335辆。

德军为什么要大量使用轮式装载呢?当然是比履带式装载跑得快,这是为了满足闪击战快速机动需要来设计的。但就是因为这个失误,当11月份莫斯科遭遇初雪,泥泞道路出现以后,轮式车辆的负面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大量装甲车辆停在公路上动弹不了,只等着苏军的反坦克手从森林里射来炮弹。

最后一方面,苏军多层次的防御部署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

10月7日,朱可夫调任莫斯科战场,17日斯大林命令将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合并为西方面军,由朱可夫指挥,并在朱可夫建议下,又组建了加里宁方面军,朱可夫还迅速组建了4个集团军的防御部队,还命令有作战经验的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第16集团军。同时,在莫斯科城中,苏军组织了60万军民构筑3道防御工事,还利用3天时间组建了12万人的民兵师,以工厂为基础建立了25个工人营,边造坦克边打仗,在各个街道还组建了169个巷战小组,光反坦克壕沟就挖了700多公里长,稳定和临时火力点也达到了3800多个。

所以,我们从苏军的防御部署上面就能发现,从10月17日到12月5日苏军展开大反攻,这段时间是德军在莫斯科前线出现指挥失误的关键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苏军的防御部署完全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加上泥泞道路的影响,导致12月4日古德里安在视察部队回来后,他自己的指挥车也掉落路旁深沟里。回到司令部后,他就向博克元帅提出暂缓进攻的建议,并在不久他下令将第2装甲集群撤出了战场。

通过以上分析会发现,气候因素影响只是一方面,苏军赢在打赢信心和防御部署上,最典型的就是11月7日在德军眼皮底下举行了红场阅兵;而对德军来说,轮式装载车辆陷于泥泞道路不能自拔,装甲快速机动遭遇苏军层层反坦克壕沟阻碍,加上德军的过冬物资根本就没有送到前线,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德军虽然占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仍然以损失50万人的代价输掉了这场战役。

三,莫斯科被德军占领

苏军红场阅兵鼓舞士气!

莫斯科严的防空措施,

苏联严寒冬季遏制德军,

希特勒转移了战略重点!

上述因素利于该城防御,

促进了东线战场的胜利!

四,进攻莫斯科的德军

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对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分析,这次巨大规模的会战,是苏联红军积极主动的防御和苏联人的顽强意志之下所取得的,跟天气没关系,很多文章都说跟天气有关系,德国的地理位置也是偏北,和莫斯科的维度差的不多,如果温度太低影响德军,也影响到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反攻的时候,大雪局部2米厚,根本没法侧翼迂回包围,只能正面进攻,当时气得赌注说后世再也不会说德军失败不是天气原因。

1、俄罗斯战略纵深太大,德国一路打来时间太长,损失过大;

2、苏联人实力强,后备人员无数,拖够了时间和战机(熬到冬天,托散德军主力、积蓄后备力量等);

3、德国战略有误,应该集中兵力直扑莫斯科,从心理上先打垮苏联人,然后俘虏和歼敌更容易。

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从希特勒决定开始进攻苏联时就开始了他的末日,就算德军占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那么还有另外的二战转折地点等着他们。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了,希特勒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五,德军攻克莫斯科

对于莫斯科会战来说,莫斯科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德军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德双方开始争夺战略主动权。而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败退是二战中,德军第一次大规模的败退。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停顿,这个停顿被后来的很多人认为是赢了战役而输了战争,但是这一个月德国人没有闲着,在这一个月里边,德国人的火车终于可以开到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再加上经过南北分兵,中央集团军群消除了两个侧翼的危险终于是可以进攻莫斯科了,没有这一个月的停顿,中央集团军群根本不具备这种比较有利的形势。
莫斯科保卫战的地图

而且在德军进攻之初,通过在维亚济马的大包围圈,德军又消灭了苏军的重兵集团,约有60万人,按照战役开始双方的兵力对比,苏军开始有125万人,现在被打掉了一半,而德军的180万人伤亡轻微,现在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接近1:3了,德军的优势更大了。

但是从10月开始德军遭到的抵抗也开始加强了。首先是合围圈里边的苏军部队并没有马上失去组织投降,而且又坚持了8天,在后方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威胁的时候,德军的主力都在解决被合围的苏军,继续向前的部队不多,这样就使苏军挡住了这些先头部队。

苏军在维亚济马损失了大量部队以后,马上利用莫斯科的铁路发达的条件,迅速向莫斯科集中兵力,包括中亚地区,还有远东地区,其中远东地区的最有名,但是莫斯科的援兵主要是新组建的部队,来自中亚的316步兵师也就是潘菲洛夫师也由于莫斯科城下的功勋被授予近卫第8步兵师。

同时,经过4个月的战争,苏军中一部分指挥员已经开始熟悉了新的战争形态,能够对于德军的行动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像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边说到的,法西斯德国的战略并不复杂,老一套的在两翼集中兵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全部预备队去抗击他们。象朱可夫,卡图科夫,罗科索夫斯基,列柳申科这些将领已经可以挡住德军的进攻了。
苏联人在红场举行的阅兵的确是极大的震撼了德军,并且鼓舞了自己的斗志。

苏军抵抗的加强首先使德军的攻势受到了更大的阻力,同时苏联的道路情况又使德军后勤运输吃尽了苦头,苏联道路中硬路面比较缺乏,在10月份的秋雨中,苏联的道路无法经受德军的反复碾压,已经是变成了一片沼泽,加上苏军还会一定程度上破坏道路,使德军的进攻速度大大降低,而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是德军制胜的法宝,现在德军的进攻速度降了下来,对于进攻的一方可不是什么好事。苏联人这边由于大量利用铁路集结兵力,这样泥泞对于苏军的影响要小,但是下了火车泥泞还是会影响,不过这只是最后一段道路了。
冬季作战对于交战双方完成的麻烦一样多,不过对于准备充分的一方麻烦就要少得多。
苏联人在莫斯科也学会了把85高炮放平了打坦克。

战争到了莫斯科附近,苏军的空军活动要比原来活跃的多,苏军空军和德军空军的实力对比第一次比较接近,而且苏军把防空军的歼击机调过来以后,苏军的空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且苏军的机场都是永备机场,条件比野战机场好得多,这样苏军的出动率要比德军好得多,这样德军第一次失去了空中优势,虽然苏联空军这个时候还不能像后来一样可以让德军不能在白天活动,但是已经可以给德军制造足够的麻烦了。
苏军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攻中,骑兵是主要的突击力量,所以虽然把德军打回了出发阵地,但是也证明了骑兵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了。

源源不断的援兵,正确的指挥,还有有效的空中掩护,都使得德军的进攻速度变得十分缓慢,德军逐步变得精疲力尽,丧失了进攻的锐气。而冬天的到来使德军的情况变得雪上加霜,而这种情况都是德军自己造成的,德国就算是不入侵苏联,到了冬天也需要冬装,什么没有准备冬装完全是扯淡,德国人的冬装是由于自己糟糕的后勤管理系统,积压在了后方没有送到前线,这个事情只能怪他们自己。而经过大约2个月的激战,德军丧失了最后的进攻力量,到了12月6日,苏军的反攻开始了,超过了进攻顶点的德军被打回了自己的出发阵地。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赳赳手游提供的莫斯科战役中,哪些因素遏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莫斯科战役发起前,德军的隐患有哪些?)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